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纯后路螺钉内固定矫形术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术前、术后、随访≥2年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远端叠加现象阳性组和阴性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4月及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4.7(24~52)月。患者的平均主胸弯Cobb角和主胸弯柔韧性分别为107.4°±15.9°、16.4%±10.2%。随访结果显示其中12(25%)例患者出现术后远端叠加现象。患者的年龄、Risser征、主胸弯柔韧度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资料中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术后主胸弯Cobb角、主胸弯矫正率、腰弯矫正率、融合节段长度、主胸弯顶椎偏移度、术后下端固定椎倾斜角,下端固定椎与下端椎、稳定椎、偏移椎、最后触及椎、最后实质触及椎之间的椎体节段差;患者随访资料中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随访主胸弯Cobb角、主胸弯矫正率、主胸弯顶椎偏移距离、下端固定椎倾斜角;另外,术后主胸弯顶椎偏移度较术前变化值、术后下端固定椎到骶正中线距离较术前变化值、随访下端固定椎到骶正中线距离较术后变化值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胸弯矫正率(OR:1.107,95%CI:1.024—1.197,P=0.011)和下端固定椎与最后触及椎椎体节段差(OR:0.121,95%CI:0.028—0.518,P=0.004)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的主胸弯矫正率和下端固定椎选择高于最后触及椎与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