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以铃木正崇老师的《东亚民族文化的变迁》一书为翻译实践对象,针对第六章完成了翻译报告。铃木老师长期从事东亚民族文化研究,为中国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第六章就福建省的“戏神”为研究对象,从传说和文献等角度阐述了“戏神”的动态。在翻译该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对助词“の”的处理极为棘手,关于“の”的语法含义极为复杂,本报告主要以“N1のN2”这种结构以及“N1のN2のN3……”这种复杂句式的翻译为中心进行探讨。众所周知,日语中的连体修饰文相当于汉语中的定语句,而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则一般会把助词“の”翻译成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然而,由于日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差异,如果按照原文语序进行逐字逐句地翻译,则会产生语句不通畅、晦涩,语义难以理解等现象。然而,何时可以将日语中的助词“の”翻译成“的”,何时不可以,又或两者皆可,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扰。因此,本报告以这种带一个或多个“の”的结构为中心,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语义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将这种句式翻译成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本报告分为五章,如下所示:第一章,介绍翻译文本、翻译实践的目的、意义以及翻译实践的过程和指导理论。第二章,指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先行研究。第三章,对“N1のN2”这种单一型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合理的翻译策略。第四章,针对“N1のN2のN3……”这种复杂型句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第五章,就翻译实践得到的汉译策略以及今后的课题进行论述。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后,本报告得出以下翻译策略。1、关于“N1のN2”的汉译策略如下:(1)语义关系属于“属性关系”、“同位关系”、“固有名词的限定”、“数量关系”、“指示动作、状态的主语”以及“指示动作的对象”等六种情况,一般不能将助词“の”翻译成“的”。(2)语义关系属于“所属关系”、“场所-主体关系”以及“属性关系中修饰语是形容词性名词或描写性词汇”这三种情况,一般将助词“の”翻译成“的”。(3)“指示时间”、“场所-场所关系”以及“被修饰语是方位词”这三种情况,既可以将助词“の”翻译成“的”,也可以不翻。2、关于“N1のN2のN3……”的汉译策略如下:(1)助词“の”的减译是常用的翻译策略。(2)分译和逆译也是对该结构的翻译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