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有效处置含重金属离子的有害废弃物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利用水泥混凝土处置含重金属的有害废弃物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这就造成混凝土材料中重金属离子的不断增加。混凝土一般使用50年左右就会成为废弃混凝土。为了使废弃混凝土资源化,目前的常规做法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加以利用,而在破碎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细粉料,实际工程中常将这部分细粉料直接填埋处理。据有关资料显示,不同环境条件下重金属的浸出性不同,细粉料的填埋处理很可能造成重金属离子的迁移。本文采用消解法和荷兰“最大浸出性试验”法,分别对我国典型地区废弃混凝土中重金属离子的总含量和最大有效浸出量做了研究,然后模拟德国“水槽试验法”分析了不同粒径、不同pH值、不同重金属元素对废弃混凝土再生材料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性影响,同时以消解法和荷兰“最大浸出性试验”法,分析考察了不同来源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废弃混凝土中重金属含量不同,最大有效浸出量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微细粉填埋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研究的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差别较大,Zn的含量最高,Cu、Cr、Ni、Pb的含量次之,Cd含量最低;当粒径减小到0.15mm以下时,重金属的浸出不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粒径对浸出性无明显影响;随着浸出液pH值的减小,废弃混凝土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量增加,粒径大于1mm时这种作用更明显;不同重金属元素浸出性不同,依次表现为Zn>Pb>Cu>Cd>Cr≈Ni;从不同重金属离子来源来看,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浸出量表出现出外加重金属可溶性盐>天然骨料≈胶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