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餐饮业服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进而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改变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态度,减少高危性行为发生率,增加安全套使用率;探索一条切实可行且长效的艾滋病宣教干预模式,以便推广。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中利用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根据最小样本量确定原则,共访谈13人。在定量研究中,干预前采用分层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700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以饭店为单位,将其分为干预组(360人)和对照组(340人),进行独立自填式问卷调查。在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对照组不干预,三个月后,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抽取250人,进行再次调查,评价干预效果。干预方法采用同伴教育和专业人员相结合,分阶段、连续多次进行的综合干预方式。同伴教育:针对饭店规模大小,选择符合要求的志愿者作为同伴教育的火种,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培训的方式包括知识讲解,提问、现场答疑,同时结合做游戏、有奖知识抢答、图片放映、角色扮演等。专业人员: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和集体讨论,穿插渗透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对人类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警醒意识,同时发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张贴宣传画、宣传海报,并定期到干预现场进行督导检查。结果:(1)餐饮业服务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7~40岁,平均为22.17±4.0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及中专为主,其中流动人口占73.9%,已婚且配偶在身边的仅有75人,占11.6%。(2)被调查者艾滋病知晓率总体较低,三条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性传播69.8%,血液传播69.6%,母婴传播60.0%。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均小于66%。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艾滋病知识得分受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和自觉健康状况的影响。(3)餐饮业服务人员对待感染HIV的同事、家人方面,有51.8%和22.3%的人抱有歧视态度,有33.2%和23.1%的人持不确定态度,不歧视率仅为15.0%和54.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待感染HIV同事的态度受性别、艾滋病知识得分的影响,而对待感染HIV家人的态度受性别、知识得分、平均月收入和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4)定性研究显示,餐饮业服务人员性观念相对开放,尤其对婚前性行为,13人中有8人表示赞同。定量研究结果提示,被调查者非婚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为55.9%,且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其中同居发生率最高51.0%,临时性行为22.5%,商业性行为13.9%。不同性行为中男女安全套使用频率不同,但每次使用率均较低。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否给家里寄钱、对婚外性行为态度、周围人婚外性行为比例与临时性行为发生有关;年龄、性别、对婚外性行为态度、周围人婚外性行为比例与商业性行为发生有关;性别和艾滋病知识得分是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5)干预后,干预组艾滋病知识显著提高(P<0.01),知晓率均高于80%。在态度方面:当家人感染HIV时,歧视情况明显改变(P<0.05);而对待感染HIV的同事方面,态度虽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行为方面:同居、临时性行为有降低的趋势,商业性行为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安全套使用方面,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和商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明显增加(P<0.01),而与临时性伴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显著增加(P<0.01),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和商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降低(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餐饮业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总体较低,且多为青壮年,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态度消极,非婚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而安全套每次使用率较低,是HIV感染的危险人群。(2)通过干预,研究人群艾滋病知识显著提高,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明显好转,安全套使用率有所增加,这对预防艾滋病有重要的意义,但人群非婚性行为状况无明显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仍不高。(3)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阶段、连续多次的综合干预方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