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小学阶段学生汉字水平应达到“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的识字水平,初中阶段还需进一步提高识字能力,需要达到“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汉字教学仍应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汉字教学也不仅仅是“识字”而已,汉字不仅是学生阅读和写作乃至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载体,更是学生认识以及了解祖国文化的媒介。然而,尽管《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的学段目标上不断强调和提高“识字”的要求,但绝大多数教学案例显示出的事实远没有如此乐观,初中语文教师似乎理所当然地把识字视为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学生“学习汉字”的意识与能力并没有普遍地获得培养,《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识字目标仅仅是一个“理论值”而已,更谈不上“在识字与写字的基础上,理解汉字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此达到使学生热爱文字,热爱祖国,并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操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与理论探讨证明初中汉字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引入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探析初中汉字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据当代语言科学的先进理论,吸纳传统语文教育的有益成分,借鉴典型案例,开展行动研究,探寻初中汉字教学的基本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有效实施语文课程提供参照。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理论角度分析初中汉字教学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我国目前初中汉字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章对目前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掌握初中汉字教学现状资料与数据;第三章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探究原因;第四章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