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我国市民社会开始孕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高度政治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得市民社会为国家所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的逐步发展,“家国同构”状态逐步瓦解,社会逐步从国家的包容之中解放出来,开始出现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流动资源,社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也逐渐显现。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崛起。当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问题不少,特别是影响其发育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笔者开始关注中国市民社会问题,认为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培育中国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依据当今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建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一系列条件。可以说,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应该成为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当然,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构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照抄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模式,只能在现实的中国国情下,以西方市民社会发展为参照,走自己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道路,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论文立基于当代中国的国情,将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构纳入现代化的视野。以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为指导,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为主线,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角度来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构。其中重点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构具体路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界定和分析以及论证其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首先,通过对黑格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等人市民社会概念的梳理,从中获得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现代市民社会概念。其次,对社会主义市民社会概念的引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为后文讨论培育中国市民社会奠定理论基础。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论证了建构市民社会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二部分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市民社会。从清末民初的萌芽到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停滞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崛起,从史学的视角追寻市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足迹,来为当代市民社会建构提供必然性支撑。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市民社会的现状及发育存在的问题。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分析我国市民社会的发育现状并指出当前发育的特点,认为中国目前的市民社会以两重性为根本特征。第二个层次针对中国市民社会发育存在的问题作了一番梳理,并着重就这些问题背后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路径思考。包括建构的目标、原则、步骤及建构的具体途径。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文化动力、社会主体和生态支撑等“五位一体”的五个层面来论述。总之,本文的理论归宿是:通过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文明建设来着实有效的推动建构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进而推动实现中国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