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历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奥古斯丁都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对音乐作了深刻的论述。音乐与哲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尼采的“一个人愈是音乐家,就愈是哲学家?”这一论断是荒谬、不可理解的吗?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用“酒神精神”解释了这一问题,酒神是相对日神而言的,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是太阳之神,象征着光明,给大地万物带来光照,使世界呈现出美的外观,尼采用它来象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命名为“日神精神”;而酒神不迷恋于人生美的外观,它执着追求的是人生背后的终极意义。然而揭开美丽外观的面纱,必然隐藏着死亡和地狱,这不得不使人深深地陷入悲观主义。尼采在天性上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凝望着酒神的雕塑,称自己就是狄俄尼索斯。但尼采热爱人生,不甘心沉溺于悲观,努力要为生命寻求出一种意义来,于是向艺术寻求安慰。尼采首先瞄准了悲剧艺术,他认为,悲剧之所以给人带来快感,是因为它通过悲剧英雄或人类个体的痛苦与毁灭,使人体会到一种个人解体、暂时与天地、宇宙本体相融合的快感。在这样的感觉中,人们可以获得比日神更为强烈和深刻的欢乐,但这是不同于日神精神的悲剧人生态度,它具有哲学思考和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命名为“酒神精神”。在尼采看来,音乐,无疑是最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最配得上称为纯粹的酒神艺术。那是因为酒神精神对音乐有一种天然的磁场吸引力,它们的亲密结合,是令音乐达到最高境界最有力、最值得肯定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