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和移植肝再生的初步研究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的肝再生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利用Wistar大鼠进行建模技能训练,继而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部分(60%)肝移植模型。大鼠40%肝切除组为A组,大鼠部分肝移植受体为B组,每组各15只,两组术后1d、3d、7d三个时间点各取5只大鼠处死,检测再生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水平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部分(60%)肝移植模型,成功率达90%以上。2.术后再生率: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再生率均高于B组,A组术后1d再生率提高明显,B组术后3d提高明显,术后7d两组均达到术前水平。3.肝功能测定结果:两组ALT和TBIL术后1d均明显增高,B组高于A组(P<0.05),之后两组均明显下降。至7d两组恢复正常。ALB术后1d最低,以后逐渐增高,7dA组达正常水平,B组低于正常水平。4.肝脏组织中PCNA的表达:A组术后1d达高峰,3d略低于1d,B组1d明显低于A组(P<0.05),3d达高峰,但峰值低于A组(P<0.05),术后7d两组表达都明显降低。结论:1.大鼠部分(60%)肝移植后移植肝可以出现明显的增殖高峰。2.与大鼠40%肝切除比较,部分移植肝再生滞后。3.大鼠部分(60%)肝移植模型是研究肝再生的稳定、良好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肝再生的作用及机理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肝再生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共75只,受体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只,术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A组)、HB-EGF(100mg/kg,B组)或HGF(100mg/kg,C组)每日一次。术后1d、2d、3d、5d和7d各处死5只受体大鼠,观察受体残肝重/受体重量;检测ATL、AST和ALB;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实时萤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的IL-6mR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情况。结果:1.A、B、C三组供体手术时间、修肝时间、供肝冷保存时间和受体的无肝期、受体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肝再生率(Gr/Gb)的测定结果:术后1d,C组再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d,B组明显增加,术后3d,A组再生率明显提高,三组均于术后7d达到正常。3.肝功检测结果:ALT和TBIL结果变化趋势类似,三组均于术后1d达到峰值,A组高于B组、C组(P<0.05)。术后2d,三组均明显下降,但A组仍高于另外两组,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之后各时间点,三组均恢复至正常,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ALB术后总体趋势是术后1d最低,随时间点的延长逐渐提高。术后3d,B组和C组ALB明显增加,5d和7d基本达到正常,而A组恢复较慢。4.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1d,三组肝小叶结构不典型,细胞肿胀、增大,空泡变性,有少量坏死灶,以A组较重;三组中央静脉都有明显扩张;都可见双核及三核细胞,以C组最多见。术后2d,A组肝小叶结构仍不清楚;中央静脉扩张;肝细胞水肿减轻,有少量脂肪变性和坏死灶;肝窦可见单核细胞;增殖细胞较1d增多。B组和C组小叶结构清楚,细胞水肿轻;中央静脉扩张减轻;增殖细胞明显增多。术后3d,三组肝小叶结构清楚,中央静脉扩张均明显减轻,仍有肝细胞水肿,少量坏死灶,肝窦可见单核细胞,增殖细胞明显,B组和C组多于A组。术后5d、7d,三组肝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水肿明显减轻。增殖细胞明显减少,7d较5d少。5.免疫组化PCNALI结果:A组术后1d可见少量PCNA阳性表达细胞核,2d明显增多,3d达高峰,5d维持较高水平,7天明显减少。B组术后1d即可见较多PCNA阳性表达细胞核,2d达高峰,3d维持较高水平,5d、7d明显降低。C组术后1d即明显增高并达到高峰,术后2d、3d天处于较高水平,5d、7d明显减少。6.实时萤光定量PCR检测结果:1)肝组织中LI-6mRNA的表达:三组在术后1d均为表达峰值,之后逐渐减少,但三组之间在相同时间点表达无显著差异。2)肝组织中CyclinD1mRNA的表达:A组术后3d表达高峰,且高于B组和C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表达少,明显低于另外两组。B组于术后2d达高峰,且高于另外两组(P<0.05)。C组术后1d表达即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之后逐渐降低。7.细胞增殖指数及凋亡结果:1)各组的增殖趋势和PCNA结果基本一致,术后1d,A组只有少数,约13%的细胞增殖,B组则为30.6%,C组高达60.7%,三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术后1d即达到峰值,增殖指数明显高于A、B两组。术后2d,B组达到峰值且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d,A组达峰值,术后5、7d时间点增殖比例很低,C组最低。2)术后1d三组凋亡均达峰值,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d,三组AI较术后1d有明显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A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d,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5d,C组高于另外两组(P<0.05)。术后7d,B组和C组降到最低值,而A组较术后5d增加,且与B组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HB-EGF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的肝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部分移植肝有保护作用;2.HGF对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的肝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小移植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两种生长因子可促使肝细胞G1/S期的转变而促进肝再生,HB-EGF作用早于H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