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芳醚酮基气体分离膜的设计制备及结构调控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体分离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设备紧凑、操作简单、环境友好以及易于与其它技术集成耦合等优点,被称为是继“深冷分离”和“变压吸附分离”之后的最具发展应用前景的第三代气体分离技术。膜技术的核心是膜,目前已工业化的膜主要是聚合物膜。然而,随着膜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对膜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聚合物膜由于普遍存在气体渗透系数低、热和化学稳定性差、高压下易塑化等问题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的气体分离膜对于膜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
  本论文以新型商业化聚芳醚酮(PEK-C)为膜材料,采用低温热处理聚合物膜诱导分子链间发生热交联反应,制备具有高抗塑化性能的热交联膜;采用磺化/脱磺化方法进一步提高热交联膜的气体渗透性能;采用高温炭化聚合物膜,并通过调控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和炭基质的极微孔道尺度,制备具有高渗透性和超高选择性的气体分离炭分子筛膜。借助于现代仪器测试技术,探究热交联反应机理、磺化和脱磺化作用机制、聚合物聚集态结构和炭基质极微孔道结构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揭示膜微结构的演变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低温热处理PEK-C聚合物膜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抗塑化性能的热交联膜。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400~475℃),分子链上的Cardo侧基发生热分解,并诱导分子链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了刚性、大体积的联苯桥接结构。交联结构降低了聚合物链的堆积密度,增大了分子链间的距离,并形成了大量的自由体积空腔,大幅度提高了膜的气体渗透系数。与PEK-C聚合物膜相比,热交联膜的CO2渗透系数为392barrer,提高了约112倍,且CO2/CH4选择性为30,渗透选择性超越了Robeson upper bound(2008年)。由于刚性联苯交联结构的形成有效降低了分子链的运动性,使得膜的CO2塑化压力由0.2MPa升高到3MPa以上。
  (2)提出了磺化/脱磺化的方法,显著地提高了热交联膜的气体渗透性能。磺化反应把大体积、强极性的-SO3H基团引入到PEK-C聚合物链上,破坏了聚合物链的规整性,增强了分子链刚性和链间作用力,降低了聚合物链的运动性,有利于阻止聚合物膜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熔融。在加热过程中,-SO3H基团的脱除形成了大量的自由体积空腔,进一步增大了热交联膜的分子链间距离和空腔尺寸。聚合物的磺化度越高,所制备热交联膜的气体渗透系数越大。与未处理的热交联膜相比,CO2渗透系数可提高约2.3倍,且未明显牺牲CO2/CH4选择性,分离性能仍高于Robeson upper bound(2008年)。
  (3)提出了优化预处理工艺精细调控前驱体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构建炭膜极微孔道结构的方法,制备了具有高CO2渗透性的气体分离炭膜;诠释了聚集态结构的改变与气体渗透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当聚合物聚集态保持在高弹态的状态下,所制备的炭膜具有较大的炭层间距、孔尺寸以及孔隙率,表现出最优的气体渗透能力和分离选择性。在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炭膜对CO2的渗透系数高达8111barrer,CO2/CH4和CO2/N2选择性分别为43.8和40.8;分离性能远超过聚合物膜的2008年Robeson upper bound,在CO2捕集与分离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4)通过控制炭化温度,进一步调控炭基质的极微孔道尺度,制备了对H2/CO、H2/N2和H2/CH4气体组分具有超高渗透选择性的炭膜;并探究了炭化温度与炭膜微结构的构效关系。炭化温度的提升(700~900℃),炭膜的炭微晶平均炭层间距减小,堆积密度增大,极微孔尺寸减小,导致炭膜的气体渗透系数降低而分离选择性大幅度升高。当炭化温度为900℃时,所得炭膜对H2/CO、H2/N2和H2/CH4选择性可分别高达111、237和1859,同时H2渗透系数可达2919barrer。在炭膜极微孔道中,气体渗透由扩散选择性主导。所制备的超高选择性炭膜在氢气纯化与回收等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领域将迎来一场智能化革命,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应对新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我国也迎来新工业革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由此提出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进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因此,研究智能制造这一主导新工业革命发展的新型制造模
学位
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Hydroxide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HEMFCs)近几年备受关注。然而,阳极碱性氢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速率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铂基电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制约了HEMFCs的发展。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的碱性HOR电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围绕部分和完全替代铂,研究了四种碱性H
学位
静电纺纤维膜由于具备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克服传统聚烯烃隔膜在孔隙率、电解液润湿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但静电纺纤维膜是由随机取向的聚合物纤维简单堆叠而成,它的力学性能主要依赖于纤维之间有限的粘结作用,因而较之熔融挤出、拉伸而成的商业聚烯烃隔膜其力学性能较低,难以满足隔膜卷绕和电池组装过程中对隔膜拉伸强度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通过对
学位
二氧化碳(CO2)向高附加值化学品,尤其是高碳烃类物质的催化转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实验上二氧化碳制烃类反应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组成结构及反应机理尚不明确。理论计算研究在阐明催化剂活性中心组成、结构以及反应机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铁基催化剂不同活性铁物种上二氧化碳加氢的反应机理,阐明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活化的活性中心结构及其与吸附物种间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纳米多孔金属因具备独特的多孔结构和催化性能,成为了纳米材料及多相催化领域引人关注的研究对象。与传统纳米金属粒子相比,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简单,不需额外配体或添加剂,从而避免了其它有机物或离子在纳米材料表面的残留。纳米多孔金属材料自身具有稳定的特殊三维孔道结构,易于回收利用。此外,纳米多孔金属材料表层上存在着大量低配位原子,这些低配位原子使得纳米多孔金属催化剂比传统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具有更
学位
近年来薄膜蒸馏的研究围绕蒸馏膜的改进、薄膜蒸馏实验条件和模块参数的优化展开。气隙式薄膜蒸馏(AGMD)高热效率和易改进的优点使其在薄膜蒸馏技术中成为重要的分支。AGMD的输运过程由蒸馏膜两侧的温差及其内部的传质系数确定。传质系数是薄膜蒸馏过程中最基础的研究。微尺度上蒸馏膜优化和改进引起的输运机理以及传质系数的变化需要再进一步解释。蒸馏膜两侧的温差是传质驱动力,如何从AGMD模块结构上对其进行系统的
学位
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以来,在跨境贸易和投资、外汇交易、国际支付、国际债券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通过与东盟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跨境信贷、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人民币与东盟主要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等,人民币在东盟地区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货币交易网络。与此同时,我国加快了金融市场发展和开放的步伐,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投资制度壁垒不断降低,投资渠道更为多样化。基于货币交易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