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建的大坝越来越多,适合建坝的选址也越来越少。随着大坝的使用年限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坝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也有一些大坝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往这类大坝采用拆除旧坝新建大坝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对大坝进行加高改造,以达到延长大坝使用年限以及改变或增加大坝的功能的目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大坝加高后,新的监测方案如何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建的大坝越来越多,适合建坝的选址也越来越少。随着大坝的使用年限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坝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也有一些大坝现有的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以往这类大坝采用拆除旧坝新建大坝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出现对大坝进行加高改造,以达到延长大坝使用年限以及改变或增加大坝的功能的目的,使其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但大坝加高后,新的监测方案如何设计,如何判断加高后大坝变形趋势是否正常成了大坝监测新的难题。丹江口大坝作为一个已经建成50多年的老坝,在2005年到2013年完成了加高工程,本文通过获取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监测方案和近20年垂直位移的监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分别阐述加高前后丹江口大坝主副坝的工程概况以及垂直位移监测方案。通过分析垂直监测方案与大坝工程概况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其他大坝加高工程垂直位移监测方案应当如何设计提供一些参考。2.对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后,对混凝土坝坝基与坝顶以及左岸土石坝迎水面、坝顶和背水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3.选取加高前后同温度同库水位下垂直位移监测数据,整理后做出垂直位移分布图,探究加高前后垂直位移分布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坝加高后,混凝土坝的坝基和坝顶垂直位移分布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左岸土石坝垂直位移分布仅有坝顶和加高前类似,迎水面和背坡均发生了变化。可能与大坝的施工方案,结构与所处地质情况有关。4.做出大坝垂直位移过程线图,并将同期的库水位和温度过程线与大坝垂直位移过程线相结合,结合分布图分析大坝加高前后垂直位移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混凝土坝坝基垂直位移变化量较小,坝顶垂直位移均呈现周期性缓慢增加趋势。左岸土石坝加高后坝顶及背坡垂直位移在不断变大,迎水面则呈现周期性减小的趋势。并且靠近左联坝段部位垂直位移变化量及变化趋势均比较大,应当着重监测。5.对同温度不同库水位与同库水位不同温度下的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变化量进行分析,结合过程线图进一步探究温度与库水位对大坝垂直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水位与坝基垂直位移成正比,与左岸土石坝坝顶和背坡成反比。温度与混凝土坝坝顶和土石坝迎水面垂直位移成反比。6.对2013年复测后环线垂直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越靠近大坝垂直位移越大,增大的速率越大,越是远离大坝则正好相反。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RC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服役的RC结构普遍受到了环境的侵蚀作用,出现了碳化和钢筋锈蚀等病害,导致结构力学性能逐步退化,增加了提前失效的风险。但现有研究中鲜有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综合耐荷和抗震对RC重要构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的研究,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开展此类工作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昆明地区某实验楼厂房的RC排架柱为研究案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城市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宏观层面大量人群向城市迁移使得城市的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基础服务资源配置不足,中观层面新老居住小区的更替、城中村改造和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等,微观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生活圈理论的提出结合城市规划理念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视角,切实进行深入研究,来确定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而对城
我国目前高山峡谷区高坝建设普遍采用坝身泄洪消能形式挑跌流水垫塘消能型式,实践表明,通过坝身泄洪是峡谷区高拱坝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泄洪消能型式。我国面前存在很多在建或已建成的高坝、超高坝工程,这类水利工程具有很高的水头,因此下泄流量巨大的且具有极高的泄洪功率,与中低坝掺气消能等工程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实际工程中坝体高速下泄的水流会携带大量气体与水垫塘内部水体发生碰撞,产生剧烈的紊动剪切作用,沿程消能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蓬勃发展,建设的一大批大型、特大型水电站多处于深山峡谷地区,河谷狭窄,泄洪落差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要充分考虑安全泄水问题,因此对泄水建筑物消能要求较高。旋流式竖井溢洪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消能工,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高消能率、布置灵活、适应地形、减少开挖等优点。旋流竖井溢洪道的体型结构对水流流态、消能效果,边壁的安全等都直接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采用控制变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大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抗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外的混凝土重力坝通常采取局部配筋加固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混凝土重力坝的最优配筋方案,本文基于混凝土重力坝各部位在地震中出现损伤的顺序,对配筋位置的优化顺序进行深入研究,按照推导出的优化顺序对各部位配的筋方案进行逐步改进,对比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后得到的各项参数,总结出各处位置的最优配筋方案,
混凝土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断裂特性与断裂扩展过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变且具有随机性,加上外界环境因素和外荷载作用等,使得混凝土的断裂机理变得极其复杂。以往对大坝全级配混凝土开展断裂性能研究时,存在着试验周期长、试验结果离散性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而细观数值模拟虽然可以突破试验条件的约束,并更好的研究混凝土内部的细观力学机理,但是在模拟大尺寸试件时,因庞大的计算量导致其应用受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力度也越来越大,每年产生大量尾矿堆存于尾矿库内。尾矿库作为矿山开采重要的基础设施,数量巨大并且分布广泛,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我国尾矿主要采用上游式堆坝法,其稳定性较差,导致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因此,确保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依托万龙山尾矿库这一实际工程,对该尾矿库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
滇中引水工程是解决滇中地区严重缺水问题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分布在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红河以及丽江6个州(市)。研究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降水、植被时空分布及相关性,为滇中引水工程跨区域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迫切的工程实际需求。本文基于2000-2017年TRMM 3B43降水数据、同期MODIS植被数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坝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堰塞湖溃坝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未经人工碾压的天然土石坝。其坝体体量一般很大,但是坝体较为松散,在水流侵蚀下极易发生溃坝事故。分析研究溃坝的机理,提高大坝的安全度,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发生风险后的安全预案,发挥大坝调水利民的作用、合理处置自然灾害后形成的堰塞湖、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溃坝机理以及
漫步路径空间是一种与地形学、环境行为学和空间运动观相关的空间:它既有空间属性、又有情感属性。能解除场地、环境、活动等的限制,使空间更灵活自由,且让人愉快。本文基于对南诏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项目背景、场地要素、定位以及设计要求等的分析,首先提出漫步路径介入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以漫步路径介入项目设计的策略为设计研究论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及现实案例研究总结,明确漫步路径空间的相关概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