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植物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替状况;而能否对植物群落进行高精度的重建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原位埋藏——即群落结构是否得到保存。火山灰沉降是能够保存植被群落结构的地质作用类型之一,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埋藏植被群落,而且所保存的植物化石标本也往往十分精美完整,有利于植物形态的整体重建。内蒙古乌达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上部保存的火山灰原地掩埋的沼泽森林群落——“植物庞贝”,露头分布面积大,标本保存质量高,是迄今所知研究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沼泽森林群落生态最理想的化石宝库;而近年来乌达煤田的露天开采,使得该化石植物群落所在层位得以大规模出露,为开展群落生态学野外现场调查提供了契机。本论文借鉴现代植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对“植物庞贝”局部936 Dm2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现场样方调查和化石采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沼泽森林在组成上包含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种子蕨纲、瓢叶目、苏铁纲以及科达纲七大门类共计21属40种,多样性十分丰富;2)群落的物种—面积曲线显示其最小面积需求在755 m2左右;3)垂直结构上,各植被层中植物体通过多样的高度和丰度互相嵌合,使群落形成了在空间上的异质性以及较为独特的光照策略;4)群落植物中还发现有大量毛状体、变态叶、钩、卷须、刺、气生根等多种类型的植物附属结构,行使着储水、保护、支撑、攀爬、抵御等诸多功能,体现了晚古生代沼泽森林生态系统中功能性结构的丰富性。进一步的研究对比还发现,当前沼泽森林群落面貌与该区域同时期其他环境,如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下的森林群落面貌差别显著,表明生长环境是影响植物化石群落组合面貌的关键因素。因此,区分化石群落生活状态下的生态环境,是开展高精度植物大化石组合对比的重要途径。基于我国晚古生代植物埋藏学和群落生态研究薄弱的现状,开展生态地层学研究是提高相关陆相地层对比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