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与艾轩油画作品中的女性比较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发展的历程中,女性形象一直以来是众多艺术家所钟爱的绘画题材之一,女性以娇柔、多变的姿态出现在不同的画面中,承载了艺术家别样的情感态度。时至今日,女性形象在艺术家的笔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情感内涵。何多苓与艾轩作为中国当代写实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都将女性形象的描绘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以其独特的表现语言,传递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影响着当代写实油画的多元化发展。
  本论文以何多苓与艾轩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视角对比阐述了两位艺术家油画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与第六章分别为绪论与结论部分。第二章以何多苓与艾轩的艺术生涯为前提,分别阐述了两位艺术家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形成与变迁过程;第三章从四个方面比较阐述了何多苓与艾轩油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第四章分别从写实技法的表现、色彩笔触的变化、光影空间的营造以及构图形式的呈现等四个角度,阐述了何多苓与艾轩油画作品中女性形象表现语言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第五章是何多苓与艾轩创作中女性形象表现的艺术价值与启示。
  何多苓与艾轩油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两位艺术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女性形象的刻画,他们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语言,呈现出了各自独有的表现视角。但在审美特征与表现语言上也都体现出了主观的能动意识,他们在绘画探索的过程中,同样吸收了多元的表现手法并与自身的个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与较为一致的艺术观念。何多苓与艾轩立足于女性形象这一表现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出了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多样化表现形式,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精致。而女性形象的多变、空灵、梦幻、忧郁等情感色彩是何多苓与艾轩两位艺术家赋予女性美的多维度表现,为今后关于女性形象的表现语言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MachineTranslation,简称NMT)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研究工具的革新,学者们进行了不少有关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与人工翻译的对比研究,其中一个共同特点是均聚焦于一语译后编辑(即由二语译入母语),但针对二语译后编辑(即由母语译出二语)的研究鲜有,尤其是前人研究中有关二语译后编辑适用性的研究极少。
学位
在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从我们从前最常见的纸质媒介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到来对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时代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以往处于静态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转化为动态化、多元化、互动化与综合化的表现方式。  手机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APP作为手机信息的主要载体,受到了极大范围的的青睐和应用为了响应人们的需求,各种功能的APP层出不穷。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