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房颤治疗领域最有前景的方法,然而,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制约了此项技术的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房颤患者肺静脉直径、形态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
方法:连续纳入2008-12月至2010-1月期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病人共133例,其中男性92例(69.2%),女性41例(30.8%),年龄59.57±11.08岁,高血压38例(25.6%),糖尿病13例(10%),阵发性房颤104例(78.2%),持续性房颤24例(18.0%),永久性房颤5例(3.8%)。所有患者均需要至少一份心电图或Holter心电图以证实房颤发作病史。术前3日内均应用多排CT行左心房及肺静脉造影并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测量每条肺静脉前后径及上下径。并计算弧形指数(肺静脉前后径/肺静脉上下径)以描述肺静脉口形态,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病人全部达消融终点,并随访≥3个月,根据其是否出现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或房速)分为治愈组与复发组,其中治愈组87例(65.4%),复发组46例(34.6%),复发组中包括39例(84.8%)AF复发、12例(26.1%)房扑发作(5例病人同时合并房颤及房扑发作)、2例房速发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33例病人中,共测得548条肺静脉,平均4.1支/人,有15例患者(11.3%)解剖变异()。所有病人的左上肺静脉(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LSPV)、左下肺静脉(lef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LIPV)、右上肺静脉(right superior pulmonary vein,RSPV)、右下肺静脉(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RIPV)开口前后径分别为13.90±2.06mm、12.62±2.35mm、16.17±2.77mm、16.26±2.44mm;上下径分别为18.93±2.87mm、16.39±2.50mm、19.01±3.03mm、18.85±2.51mm;通过对比房颤消融术后治愈组与复发组之间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病人间年龄、性别、EF值、BMI、BSA、房颤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RSPV、RIPV开口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合并高血压病、房颤负荷大小、房颤病程及LSPV、LIPV开口直径在复发组与治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LSPV、LIPV前后径增大及房颤病程为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由弧形指数分析,四支肺静脉开口形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后发现,LSPV与LIPV分别与其它三条肺静脉间存在差异(p<0.001),而RSPV与RIPV两者之间无差异(p=0.75)。即在四条肺静脉中,RSPV与RIPV均最接近于正圆形,而LIPV和 LSPV接近于椭圆形。
讨论:研究表明:1.LSPV及LIPV内径增大是房颤成功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2.四条肺静脉的形态存在差异。3.CT术前无创检查是显示肺静脉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