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大鼠MT-SCN反馈调节影响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MT-SCN反馈调节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SD大鼠驯化与光暗周期同步后,采用每2天提前8小时开灯的方法,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技术,观察ZT4(11)点时电针“内关”、“足三里”穴对血浆褪黑素浓度及SCN内MR1和MR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1.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向前转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256.26分钟之间,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模型组血浆褪黑素浓度、SCN内MR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ZT4给予电针治疗后褪黑素浓度、MR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在ZT4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SCN内MR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与模型组、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 ZT4电针作为授时因子促进节律紊乱再同步的调整机理可能是:1.在ZT4电针通过对血浆褪黑素浓度的调节,使褪黑素的浓度下调,以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保证大鼠正常的活动-休息节律;2.与电针对MT-SCN反馈调节相关,在ZT4电针可以上调SCN内MR1蛋白的表达量,发挥MR1对SCN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作用,从而维持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同时电针可以下调MR2蛋白的表达量,使超前的节律相位延后,参与节律紊乱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以博白、三江、那坡三所县中医院为例分析2009年到2015年新医改实施后这三所县中医院的发展情况,包括医院的财务收支、医务人员的数量及结构、医疗服务量等,探讨新医改实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各项活动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动和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文化则更应具备启蒙思想、建设人格和培养能力的功能。美术院校所培养的不仅是“具有完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观、做人方式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好的公民”,更应该是“培养具有专业美术修养和技能的好的公民”。他们不仅能欣赏美,更应该能够创造美、推广美。  一、美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