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作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之一,因其多言神怪之事,历来被录为奇书,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民俗、文学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中也保存了不少与疾病和药物知识相关的记载,对我国传统中医学和疾病史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由于在《山海经》中以《中山经》关于疾病及药物的记载数量最多,因此我们选择以《中山经》为例,来对《山海经》中的疾病记载进行考察和研究。《中山经》有十二次山经,分别是《中次一经》、《中次二经》、《中次三经》、《中次四经》、《中次五经》、《中次六经》、《中次七经》、《中次八经》、《中次九经》、《中次十经》、《中次十一经》、《中次十二经》。其中主要记述了中原地区的疾病和药物,主体地区大致在今豫西地区和晋西南地区。在上述经文中,共有23种疾病的记载,除去病名病候不分的外,可以考证的有14种。按现代医学可分为六科,分别为:内科疾病:风、蛊、疟、垫;精神科疾病:昧、眯;外科疾病:癙、瘘、疽、瘿;肛肠科疾病:痔衕;皮肤科疾病:白癣;五官科疾病:噎、瞢。《中山经》对疾病的记载往往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其在记述一种疾病时都会首先描述当地的地形地貌,记述该地出产的的各种动植物或者矿石,然后再论述这些动植物或者矿石对于治疗或者防治的该疾病所起的药性和功效。通过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药物典籍的对比,《中山经》中记载的治疗药物80%以上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此可见,《中山经》中对疾病的记载及其相对应的防治已经初步具备了我国传统中医学中预防思想和“因地制宜”治疗疾病的思想理念。通过对《中山经》中疾病及其对应药物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当时的中原地区的气候环境与现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中山经》可考的14种疾病中,有三种疾病最为特殊,分别为“蛊”、“疟”、“垫”。这三种疾病均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常见的疾病,但当今中原地区是温带气候,由此可见《中山经》所反映的古代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当比今日温暖湿润一些,带有一定亚热带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先秦不同时期的气候状况,可认为《山海经·中山经》很可能是我国先民对于殷墟暖期各种疾病的记录或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