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EHS (exertional heat stroke,劳力性热射病)大鼠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1、构建劳力性热射病(EHS)、经典型热射病(CHS)以及运动(R)大鼠模型。通过六通道计算机控制多功能实验动物运动跑台和环境训练实验室,构建EHS大鼠模型、CHS大鼠模型以及R大鼠模型;监测核心体温变化,对比核心体温和生存时间的异同;通过量化指标,对比不同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热负荷以及核心体温上升速率)的异同。2、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对EHS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将异丙酚分别以10mg/kg (PPF-EHS-1组)、20mg/kg (PPF-EHS-2组)和30mg/kg (PPF-EHS-3组)的剂量对SD大鼠进行腹腔注射,1小时后,将实验大鼠放置于环境训练实验室(温度为38。C,湿度为65%)的数控跑台(速度为20m/min)上,连续运行90min后从跑台上取下,与EHS组以及体温正常对照组(NC组)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EHS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3、异丙酚对EHS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分别对NC组、EHS组以及HE组(38℃环境下90min)分别进行异丙酚(30mg/kg复腔注射,1h前)预处理(PPF-NC组、PPF-EHS组以及PPF-HE组),检测六组大鼠生化指标(Cr、 BUN、ALP、CK、AST、ALT)、凝血指标(PT、FDP、aPTT、D-D)、细胞因子(TNF-α, IL-1β, IL-6)、肝组织与血清中HMGB1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以及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1、与CHS组相比较,EHS组大鼠的核心体温上升速率显著加快,成模时间(热暴露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其热负荷显著降低,但其预后差,存活时间显著短于CHS组大鼠(p<0.05)。与R组最高核心体温(39.5±0.2℃)相比较,EHS组与CHS组均达到42。C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异丙酚并不能降低EHS大鼠的核心体温(p>0.05):但异丙酚可以延长EHS大鼠的生存时间,PPF-EHS-3 (30mg/kg)组的生存时间最长(p<0.05)。3、EHS组和HE组大鼠均表现出系统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因子、血清HMGB1水平的显著增高),凝血活性增高(凝血指标显著延长/增加),组织缺血和损伤更为严重(生化指标以及肝组织HMGB1水平的显著升高)(p<0.05)。与HE组相比较,EHS组大鼠的系统炎症反应、凝血活性以及组织缺血和损伤显著增强(p<0.05)。异丙酚对NC组大鼠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细胞因子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MGB1水平并无影响(p>0.05);异丙酚可以显著降低EHS组和HE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凝血指标、细胞因子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MGB1水平的升高程度(p<0.05),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异丙酚可以显著减轻高温和剧烈运动诱导的凝血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以及组织缺血损伤,降低血浆及肝组织中HMGB1农度,减轻肝损伤,延长EHS大鼠的生存时间,从而为抢救EHS导致的MODS提供更多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