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self-esteem)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研究历史悠长,研究结果层出不穷。早期的詹姆斯、库利等心理学家提出了关于自尊的概念和理论背景,而20世纪80-90年代的心理学家们则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特定领域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并从认知与情绪的角度对研究范围进行了拓展,揭示了低自尊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国近些年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对自尊的概念和结构有了自己的界定和建构并加以验证,关注国际对自尊研究的动态,介绍有关自尊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自尊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对自尊的概念、自尊的结构以及自尊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探讨自尊的定义,并分析了该界定的相关因素。对自尊的结构问题,尝试构建有层次的整体自尊与具体自尊结构模型,即自尊是由潜在自尊的生理基础与社会自尊的现实需要的结合,形成整体自尊与具体自尊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结构。在自尊的发展理论研究方面,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对其内在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自尊内在发展模型假设,即“潜力——依恋趋向模式”向“差异——效能平衡模式”发展,受到“自卑——补偿动力模式”的推进,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同时,对个体自身在自尊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予以阐明,强调个体思想观念的重要性。 自尊作为人格的核心和基础,不仅对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品德和社会行为,而且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尝试自尊发展理论研究的不同思路,提高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践中开展实证研究,使人们更好地把握自尊、运用自尊,提高人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