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博弈中金钱收益对回应者决策的影响:公平失效与公平敏感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经济学一个经典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是基于经济利益或者说是为了使自我的利益最大化。然而,近年来研究者应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问题,研究的结果对传统经济学这一经典假设提出了挑战。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回应者面对着一个由提议者提出的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回应者宁可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也不会接受这个不公平方案。目前这个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对前人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然后提出,前人研究尽管比较一致地得出人们的经济决策受公平性的影响,随着分配方案公平性的提高,接受分配方案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是,正如近期有研究者提出,相对于比较公平的分配方案,不公平的方案不仅公平性低,同时金钱收益也相对较低。因而,无法分清回应者的拒绝行为是因为不公平还是因为经济收益的降低;同样,在分配总金额固定的条件下,随着公平性的增加,回应者获得的经济利益也增加,那么,也无法确定,回应者对接受这个趋于公平的分配方案,是由于公平性引起还是由于获得的经济利益增多所引起。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基于这个质疑,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在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中,公平性是一个相对范畴,在同等的不公平分配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分配的总金额,使回应者所分配到的金钱数也增加,那么,回应者是否更容易接受这个分配方案。换言之,回应者是否会随着实际得到的金钱数的增加而逐步淡化对公平性的追究。进一步,本研究一个新的设想是,所分配的金钱数量如果提高到一定程度,回应者就会放弃对公平性的追究,哪怕公平性再低的分配方案,他们基本上倾向于接受,即随着所得的经济利益数量达到一定高度,公平性不再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达到了“公平性失效区”;与此相应,随着所分配的金钱数量不断减少,回应者就会越来越关注公平性,随着所得的经济利益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哪怕公平性很高的分配方案,他们也倾向于不接受,达到了“公平性敏感区”。根据这个设想,本研究准备设计系列实验进行研究,以检验上述设想。另外,前人研究对关于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并不是真正让被试通过决策获得金钱或放弃金钱,而只是采用虚假的分钱,即采用问卷的形式假设有这么一种游戏,博弈者会如何选择,这种虚假情况下的决策是否可以反映真实情况下的决策,这也是值得质疑的。  据此,本研究系统地设计实验,以验证上述的基本设想。本研究共包括4个实验,8个分实验:  实验1:金钱收益数量变动对回应者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决策的影响  探讨在虚拟收益与真实收益两种情境中,回应者可以获得的金钱收益数量的增减对其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决策的影响。  包括3个分实验,实验1a是在虚拟获得金钱的条件下探讨金钱收益高低对回应者面临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决策的影响。实验1b是在真实获得金钱的情况下探讨金钱收益高低对回应者面临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决策的影响。实验1c进一步探讨虚拟获得金钱的条件下,收益大幅度变动是否影响回应者面临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的决策。  实验1a的结果发现,在最后通牒博弈虚拟获得金钱的情况下,只有公平性的变动对回应者接受率有显著影响,金钱收益的变动对回应者接受率影响较小;然而,实验1b的结果却发现,在最后通牒博弈真实获得金钱的情况下,金钱收益的高低对回应者接受率有显著的影响。实验1c采用虚拟收益的方式,探讨在更大幅度提高金钱收益的情况下,是否影响回应者的决策行为,结果发现,在虚拟收益的情况下,分配方案大于7∶3时,回应者的接受率保持较高水平,即7∶3以上是回应者大致可以接受的公平程度;但当公平性小于7∶3时,回应者的接受行为随着金钱的增加而不断的上升,同时公平性的影响表现出随着金钱收益的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实验1的结果说明了金钱收益的增加确实对回应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说明了最后通牒博弈中虚拟收益与真实收益的情境是有差异,虚拟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公平性对博弈者的影响。考察公平性和金钱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决策的影响,应该采用真实获得收益的情境。  实验2:最后通牒博弈中公平性失效基线的研究  本实验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当收益增加到一定高度之后,是否会出现公平性对回应者决策不再发生影响的情况,即出现了公平性失效区。  本实验包括两个分实验。实验2a探讨当金钱收益很高的时候,即使再低公平性的分配方案,回应者是否都会接受,即到达了公平性失效基线。结果表明,当回应者从分配方案中获得的金钱收益达到30元人民币的时候,即使是很低的公平性(9∶1),绝大多数回应者都倾向接受。实验2b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员公平失效基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员同样存在公平性失效基线,当获得收益达到30-40元时,即使分配方案公平性很低(9∶1),绝大多数回应者也会接受。实验2结果说明,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当回应者能够从分配方案中获得高金钱收益时,他们就会倾向接受这个分配方案,而不在乎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出现公平性对回应者影响的失效基线;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同样存在着这个公平性失效基线。  实验3,最后通牒博弈中公平敏感基线的研究  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当回应者获得的收益减少到非常低的程度之后,是否会出现回应者对分配方案的不公平性特别敏感,即出现了公平性敏感区。  实验3探讨在金钱收益很低情况下,回应者对高低公平性分配方案的决策情况。实验3a结果表明,即使金钱收益降到很低,面对公平程度较高(6∶4)的分配方案,回应者同样是还是倾向于接受,与中等收益条件下相比,拒绝率并没有增大。实验3b的结果则表明,在低公平性(9∶1)的情况下,在获得收益降低到0.2元左右,回应者的接受率改变了在前面收益点上表现出的平缓下降的趋势,发生了急剧的下降,此表明,当获得金钱收益降到某个低点的情况下,回应者对不公平方案的公平性问题表现出特别敏感,出现公平性的敏感区。  实验4,金钱收益高低影响回应者决策的fMRI研究  本实验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考察真实获得高收益、中等收益与低收益三种条件下,回应者决策时脑区激活的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公平条件下,高金钱收益与中等收益相比,激活了愉悦和奖励脑区的激活;而低收益与中等收益相比,激活的只是负性情绪脑区。在公平程度较高的条件下,高金钱收益与中等收益相比,没有愉悦和奖励脑区的激活;而低金钱收益与中等收益相比,也没有负性情绪脑区的激活。fMRI的结果表明,即使分配方案不公平,但是高收益还是会使回应者产生愉悦情感;而低收益时回应者只有消极情感。  综合本实验结果,可以表明:  1,在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中,真实收益与虚拟收益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虚拟收益情境中,收益对回应者的影响程度会大大降低,而公平性的影响作用会虚假增大。  2,金钱收益的高低对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者的决策行为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随着获得金钱收益不断增高,公平性的影响作用就会逐步降低。当金钱收益增加到一定的高度,会出现公平性对回应者决策影响的失效基线。如果回应者的获得收益突破这个失效基线,即使对于非常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回应者都倾向接受。另一方面,金钱收益对回应者的决策行为的影响也表现为:在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条件下,随着回应者获得收益逐步降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会越来越大。当金钱收益降到某个低点,回应者对不公平方案接受率会大幅度降低,表现出公平性的影响急剧增强,即出现公平性的敏感区。  3,fMRI的结果发现,即使对于不公平的分配方案,与中等收益比较,高收益条件下回应者愉悦脑区也会被激活,而低收益条件下回应者激活的只是是消极脑区。这表明,高收益条件下回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倾向于接受,是因为高收益增加了愉悦感,而不是降低了不公平感;而低收益条件下回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更倾向于拒绝,是因为低收益会使他们不公平感增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收益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经济决策才会受到公平性影响。从总体来看,人们的经济决策还是取决于经济收益,当前学术界基于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研究结果对“人们的经济决策是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这个经典经济学原理的质疑,应该再做慎重的思考。
其他文献
针对立磨笼式选粉机的具体结构,将其选粉区域分为重力分级区域和离心分级区域,推导出相应的颗粒终端速度计算公式和切割粒径计算公式。并通过江苏某厂的矿渣立磨笼式选粉机分
近远空间是个体直接感受到的一个空间范围。其中近空间是指伸手可以触及到的空间,而伸手触及不到的空间则是远空间。早期近远空间的研究主要是以视觉忽视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近
语言理解加工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文本表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当前文本中的语言刺激与先前文本中的语言刺激联系起来,即在新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而代词的使
攻击行为一直是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同时也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中西方对于攻击行为的研究都有很多,心理学家们从多角度出发来解释攻击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生活各个
主动性行为是指组织中的个体为了改变而自发采取的一种前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包含三个特征,一是自发性,二是前瞻性,三是改变性。它是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无论是对
期刊
为有效监管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成本,在参考云南输配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基于让·梯诺尔提出的条件约束下的激励机制,通过假设对现行的输配电价体系进行分类、归纳,并设定具体假设
作为毕业生迎接全新的毕业季,是不是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搞得我们这届学生都依依不合了,多么想一直在美院下去。美院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家庭,她一直释放自己,
学位
江光荣(2005)提出会谈深度三维模型(情感,此时此刻,个人性)。朱旭等(2006)和胡姝婧等(2008)先后对三维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三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本研究目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