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铀矿田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控矿作用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已探明的铀矿床不均衡地分布于相山北部斑岩型成矿带和相山西部火山熔岩型成矿带。尽管前人进行了多轮研究,然而在岩浆演化序列认识上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尚未达成共识。此外,相山三大含矿主岩分别为花岗斑岩、流纹英安斑岩和“碎斑熔岩”,花岗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归属斑岩已是不争的事实,“碎斑熔岩”是否也为斑岩尚待解决。斑岩与铀矿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对相山斑岩的系统性厘定、相山斑岩的控矿作用、进一步找矿方向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此,本文在相山主要岩石年代学和岩性岩相学的研究基础上重新厘定了相山岩浆演化序列,并划分了三个火山亚旋回。通过对相山三个火山亚旋回岩石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各亚旋回内岩石成因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典型矿床与矿化主岩的关系,构建了相山地区斑岩控矿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本论文不仅对深化相山斑岩型铀矿认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相山铀多金属找矿具有现实意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基于相山主要岩石年代学证据和岩性岩相学证据,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岩浆演化序列划分为三个火山亚旋回:第一火山亚旋回(140~137Ma)由爆发(沉积)相熔结凝灰岩、溢流相流纹英安岩和潜火山岩相流纹英安斑岩组成;第二火山亚旋回(137~133Ma)由爆发(沉积)相熔结凝灰岩和含变质角砾碎斑熔岩、溢流相碎斑熔岩和潜火山岩相碎斑花岗斑岩组成;侵入序列(133~122Ma)由潜火山岩相花岗斑岩及一系列岩脉组成,缺少爆发(沉积)相和溢流相。(2)相山三个火山亚旋回均具有富硅、富碱、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均属高分异A型花岗岩系,但各旋回又有所差异。第一火山亚旋回从爆发(沉积)相-溢流相-潜火山岩相具有反序性特点,结晶分异程度较强,高氧逸度,明显的壳幔混合特征,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后碰撞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第一火山亚旋回受控于相山西部书塘附近火山口,与第二火山亚旋回火山通道无继承性。第二火山亚旋回从爆发(沉积)相-溢流相-潜火山岩相也具有反序性特点,结晶分异程度最高,低氧逸度,不具有壳幔混合特征,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上地壳,形成于后碰撞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第二火山亚旋回分布范围受控于相山中部高位岩浆房。第三火山亚旋回仅为潜火山岩相花岗斑岩,结晶分异程度较强,低氧逸度,不具壳幔混合特征,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上地壳,形成于后碰撞板内伸展构造背景。第三火山亚旋回分布范围受控于近地表地层界面和岩性界面。相山西部铀矿床受控于第一火山亚旋回潜火山岩相流纹英安斑岩和第二火山亚旋回潜火山岩相碎斑花岗斑岩,相山东部铀矿床受控于第二火山亚旋回潜火山岩相碎斑花岗斑岩,相山北部铀矿床受控于第三火山亚旋回潜火山岩相花岗斑岩。(3)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厘定了铀矿床与斑岩的时、空、源关系,构建了相山斑岩控矿模式。时间上,相山北部铀矿床碱性矿化年龄与花岗斑岩成岩年龄具一致性,相山西部铀矿床流纹英安斑岩、碎斑花岗斑岩与碱性矿化年龄时间一致。空间上,铀矿体分布于斑岩形变处、前锋带和内外接触带。铀矿石与斑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一致性说明斑岩岩浆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每一期火山亚旋回晚期潜火山岩相形成后开始铀成矿作用,岩浆期后富铀热液与岩石发生水岩作用促使其演化为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幔源物质、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流纹英安斑岩和“碎斑熔岩”产状变异地带、花岗斑岩产状突变带、前锋带和内外接触带所构成的地球化学障等有利地带卸载、还原、进而成矿。斑岩在铀成矿过程中提供了主要铀源、热源、成矿流体和储矿空间。(4)在相山斑岩控矿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山铀矿田进一步找矿方向。相山北部地区隐伏花岗斑岩形态或产状变异处、前锋带、内外接触带是寻找斑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相山西部地区已有矿床深部、斑岩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深部隐伏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是寻找铀矿的有利找矿方向,同时也有寻找铅锌矿的潜力;相山南部地区花岗斑岩深部形态变化处、前锋带和内外接触带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东部花岗斑岩体的岩墙与岩床结合部位是铀矿的有利找矿部位。
其他文献
多目标跟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和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能够确定探测范围内多个目标的位置和航迹,并对目标的运动信息进行预测。传统的多目标跟踪技术受环境影响以及自身传感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实际场景中的跟踪需求。对此本文采用决策层的多模态融合方法,使用毫米波雷达和单目摄像头对行人目标进行跟踪,并从雷达多目标跟踪、系统航迹建模、局部航迹融合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了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准确率和稳
<正>实际中建筑业变革是一种“三浪并发”的时期,既有传统的湿作业模式、也有半装配半传统的模式,也有正在推动的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还有一些正在涌现的新工业生产模式,这些生产模式又和当前的数字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市场格局。
期刊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人工骨治疗硬化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6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8例硬化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患肢肿痛逐渐消失、伤口愈合。平均随访时间(30.18±18.4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
脂肪酶具有非水催化作用,但其非水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这是非水酶学的瓶颈问题之一。理想的策略是模拟脂肪酶的界面活化机制,以大分子代替水,优化、稳定化和有效分散酶蛋白,阻止其在有机相中变性。因此,选用多羟基、比表面积大、惰性、且与酶蛋白能兼容的大分子——脱脂棉纤维,作为固定化载体,以1∶0.9的质量比,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
为优化上海市金山区双低油菜品种结构和栽培模式,特于2020年采用半机械化条播的种植方式,开展了“核杂17号”“沪油3302”“沪油5203”3个油菜新品种的展示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新品种各具特色,均适宜在金山区采用半机械化条播的种植方式进行推广种植。其中,“核杂17号”的植株生长旺盛,油菜籽产量高,适宜进行机收;“沪油3302”的株型紧凑,油菜籽产量较高,适宜进行机收;“沪油5203”油菜籽为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数字社会的发展,也加速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要素和层面两个维度进行探讨,阐述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念与文化、资源与基础设施、内容与载体、平台与工具、标准与规范、评价与认证、人员素养与能力、管理与政策等八个相关要素,分析课程、专业、学校、政府教育部门和教育生态等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的五个层面,提出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八个着力点。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是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国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其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当前其面临融资难、地区发展不均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低等挑战,需要采取完善价值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突破科技瓶颈、改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发展策略,为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种路径选择。
高等教育亟需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文化转型、劳动力转型和技术转型,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层面存在概念理解不一、数字化转型目标和阶段理解模糊等问题;实践层面存在系统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模型框架、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可行的实施路径缺乏等问题。本文从数字化生态系统模型的视角,采用文本分析和数字化转型模型构建方法,按照“理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