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1963年《抓壮丁》的诞生算起,川渝方言影视剧到2001年已有38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川渝方言影视剧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还处于零星散碎的状态,还没有人对此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总结。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川渝方言影视剧的艺术形态作些准备。 在绪论部分,本文分析了方言影视剧的生存语境,以为日常生活中的“方言现象”比“普通话现象”更为普遍、常见,方言比普通话更为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突出作品的地域特色,方言在影视剧中得以启用。虽然方言影视剧在与普通话影视剧的比较中其劣势是十分明显的,但由于四川话(包括重庆话在内)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张力空间,川渝地区也就成为生长方言剧的肥田沃土。 本文的主体结构与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发展分期相对应,被划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论述滥觞期(60年代)。这一时期以1963年电影《抓壮丁》的诞生为标志。文章采用纵式结构,以创作、演出和“延伸”为序论述了《抓壮丁》成为“经典神话”的简略过程及其原因。 第二章论述接续与探索期(1982~1989年)。这一时期始于1982年的《人与人不同》,止于1989年的《凌汤圆》之前。文章采用环式结构加套纵式结构的方法,以《人与人不同》为中心,从实景拍摄、喜剧风格、巴蜀地域文化的区分等三个角度阐述了《人与人不同》等剧的接续和探索作用。 第三章论述第一次高峰期(80年代末)。这一时期以1989年的《凌汤圆》和同年的《死水雕》两部作品为标志。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历史题材的选择、、方言魁力的发掘、地域风情的展现、川剧精神的融注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两剧的异同,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两剧都获取了“历史品格”而共同创造了);;渝方言影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两剧所代表的“巴渝风味”和“蜀地风味”标志着方言剧两种主要风格的分野开始出现。 第四章论 二次高峰期(叨年代)。这一时期以电u《倒U币长》、《山城棒棒军》,电影《百万彩票》和方言栏目《雾都夜话入《天府龙门阵》的创办等为标志。文章采用纵横交织的结构,选取电鹏u、电影、电视栏目(短剧)等的代表作品论析了90年代的)!【渝方言剧现象。 第五章论述第三次高峰期(世纪之交)。这一时期以系列剧的策划和运作为主要标志,鳅腼的叩下里巴人》系列剧工程”和100集大型系列绷u《街坊邻居})为其代表,成都方面的《天府龙门阵》栏目也继续生产大型系列短剧。文章采用块式结构,分“大潮”和“喧嚣”两个板块来论她赃交的方言剧及其问题,脓一上指出方言剧的发展策略应当定位于突出地域特色上。 最后,在余论部分,本文将方言影视剧当作大众文化文抛胸究,分析了其创作中如何“硼B”观众、如何把握题材走势、如何对待“俗”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