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注入了活力,给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提高、竞争力的加强也为资本市场做出贡献。但伴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股东掌握多数资本,现代企业制度中资本多数决议制赋予其更大的权力,容易形成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局面。从早期的“猴王事件”、“三九事件”到近期的“乐视网”、“ST保千里”,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在A股市场上一直是一个顽疾,其掏空的方式也由最初的资金占用转化到股利政策、定向增发、关联交易等。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律及有限的市场约束等外部监管并没有消除这种现象,因此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特别是从其核心董事会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董事会职能的发挥,从根本上说是其个人行为,是镶嵌在董事所处的社会网络中的。董事的治理行为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这种社会网络是一种非正式机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正式机制的不足。本文旨在从这一视角出发,探究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本文首先研究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其次考虑不同的董事会成员特征对董事网络中心度和大股东掏空之间关系的影响。利用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依托社会网络理论、声誉机制、资源依赖理论、高层梯队理论分析董事网络中心度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接着构建董事网络与大股东掏空关系的模型。同时考虑到个人特征会影响董事行为,引入董事成员特征变量,分别构建了连锁董事性别、财务法律背景及高等教育背景比例对董事网络中心度和大股东掏空关系影响的模型。以2014-2016年江浙沪地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MATLAB软件对董事兼任数据进行预处理形成企业层面的连锁企业矩阵后,将此一模矩阵导入专门计算网络的专业软件UCINET进行计算获得董事网络中心度数据。最后将所有数据利用EXCEL进行整合,运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同时,女性董事比例、财务和法律背景董事比例、高等教育水平董事比例对董事网络中心度和大股东掏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负向加强作用。本文基于董事兼任形成的董事网络这一视角出发考虑其对董事会监督决策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机理。同时加入董事成员特征变量,将个人特征拓展到至企业层面衡量,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经验证据。也有利于董事会治理效果的改善、董事会制度建设及董事成员的优化配置,对企业适当调整董事会性别比例并进一步加强其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改善治理效果的目的给予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