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甚清楚。近年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有关,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该网络的重要因子,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CNS)的神经递质。SP、SOM及5-HT参与了病理和生理状态下的胃肠道运动、感觉和分泌功能的调节,从而使SP、SOM与5-HT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领域。本实验研究P物质、生长抑素、5-羟色胺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IBS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59名,按其临床表现分为腹泻组(30例)和便秘组(29例),正常对照者组10名。所有患者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未发现结肠粘膜有炎症和肿瘤等病理改变。取乙状结肠处黏膜组织,进行SP、SOM、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观察SP、SOM、5-HT在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对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 EC)在乙状结肠的分布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选用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检验水准α=0.05;结肠黏膜SP、SOM、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结果,检验方法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及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1 SP的表达主要位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肠腺体细胞,粘膜固有层的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SP免疫阳性纤维等处。SP在D-IBS组、C-IB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26/30),44.83%(13/29)及90%(9/10)。腹泻型IBS组、便秘型IBS组及对照组患者SP的表达强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两比较,便秘型IBS组SP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腹泻型IBS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腹泻型IBS患者SP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消化系统有大量的SOM阳性细胞分布,胃肠道SOM细胞主要分布在粘膜内的δ细胞和粘膜下、麦氏神经内的神经细胞。SOM在D-IBS组、C-IB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19/30),51.72%(15/29)及60%(6/10)。腹泻型IBS组、便秘型IBS组及对照组患者SOM的表达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 5-HT在D-IBS组、C-IB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7/30),89.66%(26/29)及60%(6/10)。腹泻型IBS组、便秘型IBS组及对照组患者5-HT的表达强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的5-HT表达显著低于腹泻型IBS组和便秘型型IBS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IBS患者腹泻组及便秘组的5-H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正常对照组EC细胞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其颜色基本为淡黄色或棕黄色,极个别为咖啡色。IBS组EC细胞多为锥形或近似菱形,细胞形态饱满,体积较大,其颜色多为咖啡色和黑色。IBS患者组乙状结肠处E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IBS患者腹泻组及便秘组EC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结肠黏膜中的SP可能对与IBS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腹泻型IBS组结肠粘膜中SP表达明显增高,提示SP的高表达是引发患者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解黏液便的原因之一。2结肠黏膜中的SOM表达在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别。IBS患者结肠黏膜SOM表达可能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3 IBS病人结肠黏膜EC细胞数量增加和5-HT分泌增高,可能是产生肠蠕动功能异常或内脏敏感性增加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