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语法是初中英语教学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教学法的实施,语法教学的主要问题不是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怎样教的问题。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讲授语法的课时骤减,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进行语法教学成为必要。本论文旨在探索在课堂环境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隐性教学和显性教学,试图验证哪种教学更有利于初中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和保持。在语法教学上,一直以来就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两种教学观的对立源Krashen和Schmidt关于显性和隐性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的对立理论。Krashen(1981,1982,1985,1992)认为二语习得主要是无意识习得的结果,无意识的习得优于有意识的学习。而Schmidt(1990,1994,1995,2001)提出在注意层次上的意识是二语学习所必须的,并且在语言规则意识层次上的意识则极大有利于对语言的学习。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是否对目标语一般将来时有不同的效果?(2)如果是,那种教学法对目标语一般将来时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更有效果?(3)哪种教学效果对目标语一般将来时更具有持久效果?参加本实验的受试来自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达川初级中学的62名初二学生。受试被分为两个组:显组和隐性组,每组31人。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英语综合测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显性组和隐性组在测试中的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认定两个个组处于同一起点。研究的目标语法为一般将来时。两个组分别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目标语法教学。教学结束后的第三天我们对受试进行了一次测验,作为实验后成绩;四周后我们又对受试进行了延时测验。这两次测试分别考查了受试对目标结构的学习和保持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在后测中显性组对目标结构的习得效果都明显大于隐性组。两组受试在四周后的延时测试中的成绩与后测成绩相比均有所回落,显性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隐性组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显性组对目标结构的习得效果的保持更加持久。此实验结果支持了Schmidt的理论,与Krashen的理论对立。本研究结果给我国初中英语学习者及二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