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的多种异常均存在复杂的动力学机制,以往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描述方法而研究较少。通过近年来出现的全新三维固态高分辨率检测方法分析食管癌患者的食道动力情况。探索高分辨率测压诊断与肿瘤学诊断的相关性及食管癌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特征。同时验证食管癌患者行高分辨率测压研究的安全性。 方法: 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尚可进食的69例食管鳞癌患者,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三维高分辨率固态食管测压仪,在国内外首先采集食管癌患者静息期与吞咽压力参数,并观察其完成情况和并发症。对完成检查,符合标准的患者,结合胃镜资料与术后病理情况,对其食管动力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69例患者平均观察6.6天±4.3天,均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因肿物堵塞严重,无法插入电极,1例患者因呕吐明显未能配合完成检查。4例患者因配合欠佳,未能采集8次完整吞咽,3名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最终61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53人,女性8人,年龄44至77岁,中位年龄60岁,平均年龄60.3岁。依据UICC第七版标准的胃镜分段,其中食管上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32例,食管下段癌20例,手术后病理情况:原位癌1人,Ia期6人,Ib期7人,II期26人,IIIa期8人,IIIb期8人,IIIc期3人,IV期2人。对61例患者以ManoView ESO3.0软件按照芝加哥分类标准2012修订版进行分析,其中44人符合其定义的各种异常,17人不符合已知的异常。其中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诊断的假性贲门失弛缓2例,EGJ流出道梗阻21例,食管失蠕动1例,包括大小蠕动中断和频发蠕动失效的食管体部蠕动异常共20例。部分患者偶可见单口痉挛性或者高压型蠕动,但整体上本组中无患者符合胡桃夹食管、痉挛型胡桃夹食管或远端食管痉挛诊断。对患者是否有动力异常和肿瘤分期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得到卡方值=3.790,p=0.168>0.05,故认为各段患者具有芝加哥分类所定义的食管动力异常的机会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对患者是否有动力异常和肿瘤分段进行其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得到卡方值=3.371,p=0.209>0.05,故认为各分期患者具有芝加哥分类所定义的食管动力异常的机会无显著统计学差异。61名患者中,静息期有46人可见明确可辨认的异常压力带,患者异常压带距鼻孔的位置与胃镜肿物距门齿位置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7,P<0.001;异常压带在20cm等压线上的长度与胃镜下肿物长度的相关系数是0.44,P=0.006<0.01。统计结果体现出肿瘤位置、范围与异常压力带的位置、范围有比较较好的对应关系.该异常压带在同一高度上各个方向强弱不一致。 结论: 对于大多数尚可进食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高分辨率固态食管腔内测压研究安全可行。所见各期各段食管癌患者均表现出多种食管动力异常,食管癌的分期和位置与芝加哥分类定义的食管动力异常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肿物部分呈现各项异性的异常高压带在食管癌患者中常见,是食管癌最显著的食管动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