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导电聚合物薄膜材料及器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力、化学作用、老化、光照辐射等的影响,导致产生裂纹、损伤,从而严重损害它们的结构、电学、力学等性能。赋予导电聚合物自修复能力,能极大的增强器件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作为一类卓越的水分散性导电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明度、柔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63009和51603095);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2BAB21601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2019-X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聚合物薄膜材料及器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力、化学作用、老化、光照辐射等的影响,导致产生裂纹、损伤,从而严重损害它们的结构、电学、力学等性能。赋予导电聚合物自修复能力,能极大的增强器件可靠性,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作为一类卓越的水分散性导电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明度、柔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透明电极、超级电容器和生物传感等领域。考虑到PEDOT:PSS的胶体颗粒易聚集,且初始薄膜电导率低、易吸湿、易损伤形成划痕等问题,本文从加工方法、导电促进剂处理、主链结构调控和无机添加物的调控四方面来研究PEDOT: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因素。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加工方法对PEDOT: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PEDOT:PSS分散液的储存温度一般要求在5~10℃,且保质期仅有9个月,将该分散液制备成稳定的材料利于运输和存储。本文采用冻干和烘干两种干燥法对PEDOT:PSS分散液处理后进行再分散。与烘干再分散的方法相比,冻干再分散的加工方法更加可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加工的PEDOT:PSS完美地保留了初始分散液的特性,如在25℃时,pH约为1.64、粘度约为81.7 mPa·s、固含量可保持在1.4 wt.%以下,其薄膜在电学性能和表面形貌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且修复率可达97%。2、导电促进剂对PEDOT: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在PEDOT:PSS的大多数应用中,会通过添加导电促进剂来提高其薄膜的电导率。本文研究了常用的导电促进剂如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DMSO)、异丙醇(IPA)和浓硫酸(H2SO4)等对PEDOT: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并阐明了相应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EG处理后薄膜的裂纹修复效果优异且电导率恢复了78%;PEG处理后裂痕较明显,电导率可提高到10 S cm-1,且电学修复率达94%;DMSO处理后未实现修复;H2SO4后处理的膜修复后裂痕宽度减小,电导率提高23倍但修复率仅为47%。3、导电促进剂对聚(3,4-乙撑二氧硒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S: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导电促进溶剂对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在PEDOT:PSS类似物中是否普遍存在,以其硒类似物PEDOS:PSS为代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EG、PEG处理和浓H2SO4后处理对薄膜电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并阐明了相应的机理。结果表明,与PEDOT:PSS相似,EG处理使膜修复率提升了58%;PEG处理裂痕较明显,电导率可恢复68%;而H2SO4后处理使电导率提高80倍但修复率仅为29%。由于PEDOTs:PSS薄膜的应用与各种添加剂或后处理方式密不可分,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导电聚合物薄膜的光电性能和自修复行为之间的关联。4、无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对PEDOT:PSS薄膜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由于水诱导修复过程对薄膜表面的影响较大,本文在PEDOT:PSS中加入可提高薄膜韧性和疏水性的POSS,通过滴涂和旋涂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形貌致密、均匀的复合导电聚合物薄膜。研究了POSS对PEDOT:PSS薄膜表面形貌、疏水性、电学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配比下,POSS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PEDOT:PSS薄膜的电学性能,同时改善了它的疏水性,且复合薄膜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下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但削弱了薄膜的水诱导修复性能。
其他文献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能有效改善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然而,海洋环境腐蚀性强,金属装备在该环境下容易失效。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金属基材表面制备一氮化物防护涂层,是提升金属基材综合性能、延长工件服役寿命的有效手段。多元纳米复合涂层聚集众多优点于一体,是硬质涂层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本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TiAlVN多元纳米复合涂层,并系统研究了多靶共溅射下V含量对涂层的微观组织、晶体结构、化学成
量子点作为新一代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粒径尺寸在1-10nm之间,由于量子点的特殊结构导致其产生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介电限域效应、量子隧道效应,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一般体相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独特的可调谐光致发光性能、高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小体积等等),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在众多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中,二芳烯化合物因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疲劳性等优势,使其成为理想的光致变色分子,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纳米技术一直是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覆盖了多个学科,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医用纳米材料,因其在抗菌、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纳米氧化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抗癌、抗菌等优点,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本文采用不同条件制备了氧化锌纳米颗粒,研究了其反应机理,对其结构和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并对抗菌和药物载体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作为第四代固体光源,因其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LED的应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如芯片电流拥挤、外量子效率低、结温高等。随着LED辐射波长变短,在紫外波段时这种缺点更加明显。目前,紫外LED(Ultraviolet LED,UV-LED)的辐射功率低,电光转换效率不足,除了从外延工艺上改进,提升内量子效率之
传统的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具有可溶可熔特性,可重新塑造;而热固性材料具有不溶不熔特性,但是其交联网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Vitrimer材料兼具二者优点,既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又可重新塑造成型。目前已报道的vitrimer材料大部分采用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其原料不具可再生性,因此采用可再生性资源为原料制备vitrimer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基作为一种可再生性资
传统有机发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面对高浓度的聚集状态,但由此产生了ACQ(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效应,这大大地限制了传统有机发光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2001年,唐本忠院士团队发现了硅杂环戊二烯(silole)衍生物在高浓度聚集状态时表现出强烈的发光,但在低浓度时却几乎不发光。因此,该现象被命名为AIE(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世界上大约90%的能源是由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急剧升级。同样,矿物燃料燃烧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令人担忧。此外,化石能源技术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开发新的能源转换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迫切需要的。一个改善我们电力基础可持续性的方法是使用热电(TE)发电机利用废热直接转换成电能。家庭供暖、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都会产生大量未使用的废热,
细粒度图像识别主要是区分同一个大类下不同的子类,如区分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种类的害虫以及不同类别的鸟等,该任务难点在于细粒度图像数据集的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具有区分性的信息大多存在于局部区域,因此细粒度图像分类是一个具有挑战的任务。主流的细粒度识别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强监督学习方法(需要人工标注)和弱监督学习方法(仅需类别标签)。然而,获取人工标注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人工标注框表示的判别性
多年以来,有机荧光材料因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生物成像、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大多数传统有机荧光基团在稀或纯溶液中通常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发射,而在聚集态和固态时则没有荧光发射,这被称为聚集引起猝灭(ACQ)。在2001年,Tang等人第一次发现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特性的特殊发光材料,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2010年,Park首次发现了具有AIE效
硫化锌(ZnS)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有着独特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在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光电领域中,提高ZnS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是研究的首要工作。在近些年对发光性能的研究中,掺杂是最简单,且最有效提高发光强度的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ZnS:Cl,X(X=F,Br,I)以及ZnS:Br,Y(Y=F,I)量子点,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