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文学中的“飞翔”书写——以新世纪中短篇小说为重点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飞翔”书写是一个重要、突出的文学现象,它既是文学家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又饱含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美学意义。“飞翔”书写集中出现在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的为数不少的小说文本中,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一次是本世纪(本文称“新世纪”)十年中的中短篇小说;同时,“飞翔”书写还一直以耀目的色彩活跃于新世纪诗歌之中。  本文的考察重点,是“新世纪”即本世纪最初十年中中短篇小说中的“飞翔”书写,本文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及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年代女性写作及新世纪中短篇小说中的“飞翔”书写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结合文学现场和时代语境,考察“飞翔”书写这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的文学意义及其变化。本文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继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出现于女性写作中之后,在新世纪以来产生的中短篇小说中,“飞翔”意象有了新的呈现,带上了挣扎、挣脱的新的文学意味,以轻搏重、以低就高,成为作家书写“飞翔”的着眼点;“飞翔”书写因此在中国当代小说中获得了独特的文学意义,必将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印记。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俄国杰出作家安·巴·契诃夫(1860-1904)作为医生与作家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在短暂的四十四年生涯中进行着孤独的精神探索:早年他坚信唯物主义,摒弃宗教与政治,而后在不断
“宏大叙事”,是解读1990年代小说关键词之一。对“宏大叙事”的理解,直接影响1990年代以来文学史面貌、整体框架和内在评定标准。然而,对该概念的使用范围、内涵、局限、在当代
后现代语境中,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艺术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哲学、美学等理论思考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已成定论的艺术定义等问题重新进入艺术家和美学家视野
洪迈是南宋文坛、政坛的重要人物,他凭一己之力编写出了小说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并通过《夷坚志》的序言阐述了自己对小说的看法。本文主要从《夷坚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