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其特殊的双层代理关系及缺少长期激励约束机制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股权激励是处理长期激励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该制度在许多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对股权激励的实践开始的相对较晚。随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正式颁布,这一制度才开始被国有上市公司广泛应用。但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高管任命制等问题的存在,使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易受到管理层控制,从而引发道德风险、分配不公等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能否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成为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以及取得了何种效果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股权激励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据此得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原因;其次,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整体情况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方案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非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再次,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以激励比例来衡量股权激励水平,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业绩的替代变量,经过严格筛选,得到了国有上市公司2011-2015年宣告并实施的52套股权激励方案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筛选了 261套同时期的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数据作为对照样本;为验证不同激励模式对激励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模式下的公司业绩进行了方差分析;最后,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本文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行业分布分散、激励比例较低、激励模式较为单一、股票来源方式选择集中以及有效期较短等特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呈正相关,也不显著。在激励的模式选择对激励效果的影响方面,国有上市公司各激励模式产生的激励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股票期权模式产生的激励效果相比限制性股票模式更好。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内外部环境仍不利于激励效果的发挥。为改善国有企业实施该制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竞争性经理人市场、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议。而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上,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对国有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设计激励方案时可以结合自身内外部环境,选取合适的激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