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研究和建筑实践的关系在建筑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在1953-1965年间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针对这一议题中国建筑研究室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研究室之住宅研究的深入解读,讨论其意义和深远影响,试图揭示其开启的另一条探索中国建筑传统之路。 论文首先将中国建筑研究室置于时代建筑学背景下,多角度探讨其以住宅为首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指出相较于政治意识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筑实践的社会需求和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更深层次的是其背后的建筑观念;其次以大量档案文献为基础,通过对1953-1965年中国建筑研究室之住宅研究成果的梳理,探讨其目的、方法和观念的变化,揭示这一时期住宅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侧面反映出建筑史研究甚至建筑学中观念转变的过程。然后进一步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探索住宅研究对中国建筑学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影响,指出历史学家和建筑师所共同塑造的“民居”这一概念所带有的思维架构如何深刻的影响了此后的历史写作和建筑创作,形成了另一种“中国建筑”的传统。并通过对“民居风格”建筑的具体分析讨论三种不同的操作方式。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方法上以中国建筑研究室之住宅研究为线索,试图从建筑史研究、建筑史研究与建筑创作、建筑学与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展开思考和论述。在成果上,1、揭示了建筑史研究中“中国建筑”这个概念本身的变化;2、指出了建筑史研究中的视角变化以及建筑创作中的灵感是相互交织,而非单方面影响的。3、进一步说明了在1950-1960年代的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引导、推动或限制了建筑学的走向,却非灵感来源。根本上的改变源于外来观念的本土化,而正是基于这些观念的历史诠释和建筑实践为我们不断的呈现出另一种传统,推动了建筑学整体的发展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