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出现以来,该病毒不仅对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截止到2018年3月2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造成了1567人感染,死亡615人。为了解2013年以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7月-2017年1月期间分离到的84株H7N9亚型流感病毒,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评价。通过遗传演化以及关键分子特征的分析,H7N9病毒的表面基因HA,NA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8%-100%和90%-100%,其余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和NS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4.8%-100%,88.6%-100%,86.8%-100%,86.4%-100%,88.5%-100%和87.8%-100%。根据各基因的进化关系,可以将84株病毒划分为23个基因型,且以基因1,2型为主。最为重要的是,对病毒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已经出现对禽类呈高致病性分子特征(裂解位点PKGKRTA↓R)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家禽感染性试验表明,具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子特征的H7N9亚型禽流感代表株A/chicken/Guangdong/SD008/2017(简称CK/SD008)对鸡只呈现高致病性(IVPI=3.0),并在鸡体内高效复制;在鸭的复制感染试验中,低致病性H7N9病毒和高致病性H7N9病毒均对鸭呈现低致病力,但低致病性H7N9病毒对鸭的适应性和在鸭群中的传播能力正逐渐的加强。选取代表不同基因型的28株低致病性H7N9病毒进行小鼠感染性试验,显示目前我国流行的低致病性H7N9病毒对小鼠呈现不同的致病力。所有毒株均能在小鼠的鼻甲和肺脏复制,其中15株病毒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代表株CK/SD008病毒虽也能在小鼠的鼻甲和肺脏高效复制,但同样并不致死小鼠。然而,我们发现CK/SD008病毒在雪貂体内复制的过程中,能够发生PB2基因E627K,D701N的突变,纯化获得的两株具有PB2蛋白627K,701N的突变株,则表现出比2013年人源H7N9病毒更强的对小鼠的致病力。以上研究结果对于我们了解2013年以后我国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我国H7N9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也对人类感染H7N9病毒起到了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