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厚板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力学性能以及可切削性能,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造船业、车辆、桥梁建造等领域,其高效高质切割对于上述装备生产制造的提质提效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切割以其具有的窄切缝宽度、快切割速度、高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厚板碳钢切割的研究热点。激光切割是使用高能量密度瞬间熔化金属板材,在辅助气体的吹除作用下形成切缝。然而,在厚板碳钢切割过程中,由于激光热输入过大,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省专项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项目名称为超高功率激光切割工艺与机理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厚板碳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力学性能以及可切削性能,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造船业、车辆、桥梁建造等领域,其高效高质切割对于上述装备生产制造的提质提效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切割以其具有的窄切缝宽度、快切割速度、高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厚板碳钢切割的研究热点。激光切割是使用高能量密度瞬间熔化金属板材,在辅助气体的吹除作用下形成切缝。然而,在厚板碳钢切割过程中,由于激光热输入过大,切割过程稳定性控制困难,极易形成切面条纹粗大及底部挂渣等缺陷,严重影响切割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激光技术在厚板切割中的应用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20mm和30mm Q345钢板为对象,对厚板高功率激光切割的机理与工艺开展深入研究,阐明影响厚板高功率激光切割质量及效率的关键因素,建立厚板碳钢高功率激光切割工艺窗口,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实验以20mm和30mm的Q345钢为研究对象,控制单一变量,系统地讨论各工艺参数对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的影响。对于20mm厚的Q345钢,在激光功率为9000W,切割速度为0.85m/min,氧气压力为1.8bar~2.0bar,离焦量为12.5mm~15mm,喷嘴直径为1.4mm,工作间距为0.5mm时,可获得Ⅰ级切缝。采用30mm厚的Q345钢工艺实验对激光切割厚板的规律进行验证,发现若想获得更高的切割质量和更快的切割效率,应选取尽可能大的激光功率,保证切透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切割速度,较大的正离焦量以及合适的氧气压力和喷嘴直径。其次,通过建立熔化金属液受力分析模型对切割条纹产生机理及形貌开展定性分析,发现周期性氧铁燃烧反应导致切割条纹的产生,切缝内气体压力及熔化金属液温度变化导致条纹分层;基于高速摄像平台,对熔池的动态行为进行拍摄,阐释切割过程中熔池的去除方式、挂渣形成原因及不稳定的切割过程产生原因。然后,通过金相显微镜和SEM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切口位置可分为三个区域,切边区、过渡区、母材区,其中,切边区的微观组织主要为粗大的马氏体组织,过渡区的微观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组织,母材区的微观组织主要为珠光体及铁素体组织。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气体流场模型,得到切缝内流场中气体速度和压力云图,发现沿板厚方向竖直向下,切缝内流场中的气体速度和气体压力不断减小,切缝顶部气体的最大压力值约为1.2×10~5Pa,最大速度值约为450m/s。
其他文献
在托卡马克装置中为了进行物理实验研究,通常需要许多的系统提供支持,包括电源系统、加热系统、诊断系统等。对于不同的系统虽然其控制算法不一样,但其整个控制流程却大同小异。因此很有必要开发一套实时控制框架来对不同的系统提供统一的功能支持,而在J-TEXT装置中广泛使用Lab VIEW语言同时结合NI公司的硬件来组建实时控制系统。因此,为了克服Lab VIEW语言在编写大型程序时,程序框图复杂,信息密度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功耗与延时挑战。与此同时,忆阻器拥有与人脑突触相似的电学特性,兼具高速、低功耗等优势。然而在构建忆阻神经网络时,器件固有的非理想特性不可避免地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制备具有优异突触性能的忆阻器,并探索器件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所提供的LiAlOX忆阻器,系统地研究了其突触性能和物理机制。通过器件与网络层面的优
汽车轻量化是节油和降低排放的重要策略,铝合金与高强钢材料的复合使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而钢铝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焊接互溶度低,容易形成晶粒尺寸较大的脆性中间化合物和氧化夹渣。将超声波引入传统电阻点焊,能够有效去除焊接材料表面氧化物,增加液态铝在钢/铝界面的流动性、铺展性,控制中间相的生长分布,有利于细化熔核区、热影响区的晶粒。但目前对超声电阻复合点焊工艺的研究较少。本文系统分析钢/铝
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较低的成本等优势,是新一代小型化、可穿戴智能柔性电子设备的理想供电装置。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丰富的活性位点、结构易调整等)而成为柔性可穿戴式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极材料。但大多数MOFs的固有导电性较差,导致低电容容量;少数高电导率的MOFs在种类、制备条件、产率及开发成本等方面也有所限制;此外,将MOFs作为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新一代高灵敏、低功耗以及智能化的气体传感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当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性能优异但存在工作温度较高等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其禁带宽度较窄,形貌和缺陷易于调控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环境友好型的锡硫化物SnS和SnS2是非常有前景的室温敏感材料。本论文围绕两种锡硫化物,通过水热合成、异质复合与掺杂调控等方法,设计并制备出高灵敏、长期稳定的室温NO2气体传
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具有储能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工作电压低等优点,在机动应用场景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就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电感储能型电源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设计的电感储能型电源的储能密度仍小于理论储能密度,相对于电容型电源的优势无法体现,此外,电感型电源应用于电磁发射时的能量转化效率也有待提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对电感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的核心器件——储能电感进行优化设计
锂金属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质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二次电池。但是,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电极表面不规则沉积会生成形状各异的锂枝晶,枝晶的形成不仅会大量消耗电池内部的活性材料(Li+),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而且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目前研究表明,充电过程中锂金属电极的应力状态会影响锂离子的沉积,施加适当的机械应力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实验表明苔藓状锂枝晶是由微型
目的:基于S.T.A.B.L.E.理念,深入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安全管理的方向,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4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对10名ICU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分析得出ICU护理安全管理的6个主题,分别为S(sedation analg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设备涌现在了市场上,便携的智能穿戴设备对BOOST型DC-DC转换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芯片在低压工作环境下工作,并且具有低静态功耗、高转换效率成为DC-DC转换器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BOOST型D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以及不同负反馈调制方式的深入分析,针对低压启动、低静态功耗、快速响应的设计要求,采用迟滞电流模控制方式作为系统控制方案。首先从系统
在实际使用五轴机床进行大批量零件的铣削加工生产中,粗加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加工时间占整个加工时长的很大一部分,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出于保护机床和刀具的考虑,进给速度设置一般都较为保守,无法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潜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五轴铣削粗加工的进给速度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工艺系统的响应数据和各个进给轴的运动学分析建立五轴进给速度优化模型,随后通过该模型的求解实现进给速度的优化,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