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遵循足球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扎扎实实的搞好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使足球水平不断提高。浙江作为一个文化大省、经济强省,浙江足球却一直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率不高,尖子运动员的产出率较低。因此,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关系浙江省青少年足球运动跃上新台阶的大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浙江绿城足球学校、浙江省各地市青少年足球队、浙江省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的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培养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研究法,从浙江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就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绿城足球学校的五级训练梯队(U-19、U-17、U-15、U-13、U-11)承担着逐级向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和国内其他足球俱乐部输送人才的任务。浙江绿城全运会代表队承担着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运动会的任务。(2)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年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浙江省各地市足球后备人才数量和水平发展不均衡,呈地区性差异,即浙东地区足球后备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优于浙西地区。(3)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训矛盾”问题日益严重,亟待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十分严峻,成为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4)目前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采用传统的业余体校“三集中”训练模式的浙江省绿城足球学校、各地市的少体校;采用“体教结合”的形式进行足球训练的中、小学校。(5)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结构和待遇不高、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完善。(6)浙江省青少年足球比赛竞赛制度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层次青少年队伍将比赛作为衡量训练成绩的主要标准,青少年足球后备队伍之间的比赛交流有待增加。(7)浙江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保障体系亟待完善,上级领导部门对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力度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以健身气功·易筋经为干预手段,通过对男子中老年人为期六个月的系统干预,观察男子中老年人为期六个月健身气功·易筋经干预前后免疫、血常规、血脂、血流变等指
学校疏离感指学生与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学校规范、老师、同学等对象之间,由于关系变得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其体验到的无意义感、无力感、无规范感、孤立感等消极情感[2
竞技健美操的比赛项目分为: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双人操、三人操和六人操,其中三人操和六人操是男女共同拥有并可以共同参与的项目,通过竞技健美操的最高赛事世界健
教师素质对于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教师素质中能力素质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能力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囿于认知范畴,而很少涉及到情
刻板印象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属于社会认知偏差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群体或社会阶层的成员共有的特征所持的观点。职业刻板
我国于2006年全面实现银行业的开放以来,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其人才本土化的战略加剧了金融人才的争夺战。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也始终将人才的引进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