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在人类日常交往和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Wilga曾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心理计量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习得划分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其中听占首位。但是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从各自不同的研究兴趣出发定义听力,对“听”的构念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Buck,1991,1994,2001;Feyten,1991)。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众多学者在一点上达成了一致,即认为听的过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根据Richarson(1990)的理论,“自上而下”模式突出的是整体结构的识别,这一模式强调听话者的已有知识、预设、经验和认知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自下而上”模式指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即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注重的是细节特征,是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即由字词解码而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近几年的国内外听力研究和教学领域,“自上而下”模式一直广受关注,是研究的热点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外语听力教学理念,例如听力策略研究(Robin,1975;Mendelsohn,1994;周天豪2004),图式理论研究(Buck,1994;Rubin,1994;Tsui & Fullilove,1998;罗钱军,2005)等。这些研究关注的是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补充,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预测,总结等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听力理解中的非语言因素,没有触及听力理解的本质。因此这些因素只能对听力理解起外围的辅助作用。 与以上研究不同,本文从“自下而上”模式出发,探索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新方法。语音解码是“自下而上”模式的第一步,对整个听力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英语学习者进行语音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其语音知识,同时还能够训练其辨音能力,缩短语音在大脑中的解码过程,实现听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笔者提出了两个假设: 1.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及朗读能力和其听力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2.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发音及朗读能力训练能促进其听力能力的提高。 笔者用目的抽样的方式从山东政法学院法律系2003级的四个班中,选出了60名四级成绩在450-480分数段之间的同学,将其编号并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同时对两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