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存在着数量众多、面积巨大的采空区。受长期高强度的开采活动影响,采空区自下而上发生结构变化,逐渐形成“三带”。其中垮落带内破碎岩体压实过程中发生再次破碎以及空隙压缩是造成采空区垮落带内多孔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多孔结构变化进而影响着采空区瓦斯、水资源富集、运移规律。因此,研究在破垮落带上方载荷作用下,垮落带内部破碎煤岩体承压再破碎机理及多孔结构演化规律,有助于为深入研究采空区水、瓦斯等资源的渗流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存在着数量众多、面积巨大的采空区。受长期高强度的开采活动影响,采空区自下而上发生结构变化,逐渐形成“三带”。其中垮落带内破碎岩体压实过程中发生再次破碎以及空隙压缩是造成采空区垮落带内多孔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多孔结构变化进而影响着采空区瓦斯、水资源富集、运移规律。因此,研究在破垮落带上方载荷作用下,垮落带内部破碎煤岩体承压再破碎机理及多孔结构演化规律,有助于为深入研究采空区水、瓦斯等资源的渗流运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实验室压实-声发射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实验手段,围绕“承压破碎煤矸石非均匀变形及再次破碎特征研究”这一科学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在课题组第一代压实-声发射试验装置的基础上融入可视化窗口等措施,改进了破碎煤岩体压实-声发射实验装置及方法,研究了声发射参数在不同压缩阶段的演化特征并量化分析声发射定位点在不同层位的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PFC2D破碎煤矸石颗粒流数值模型,实现了从细观角度对轴向压缩过程中破碎煤矸石内部非均为变形及多孔结构演化规律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应用改进后的垮落带破碎煤岩体压实-声发射-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破碎煤矸石压实过程中内部非均匀变形特性。破碎煤矸石压实终态各粒径试样不同层位破碎率为:上层>中层>下层。同一层位的煤矸石破碎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弱。在压实终态,颗粒粒径越大,处于相同层位试样的空隙率越大;而对于某一粒径内部而言,不同层位的空隙率表现为上分层<中分层<下分层。(2)揭示了煤矸石声发射参数与其变形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破碎煤矸石在初始压密阶段,声发射累积计数、能量均较小;在线性压实阶段,前期声发射累积计数、能量-时间曲线呈“下凸”增长趋势,后期曲线表现为线性增长。在塑性压固阶段,声发射累积计数、累计能量随粒径的增大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2.5-5mm粒径的试样再破碎程度减弱,声发射累积能量曲线上升速率减慢,而5-10mm、10-15mm、15-20mm粒径的试样在初步破碎后的颗粒仍在发生进一步的破碎,因此较高能量的破碎型声发射信号仍然较为活跃,声发射累计能量上升速率仍在增大。声发射定位点分布与压缩的阶段有关,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轴向压缩的前期定位点首先出现在试样的中部及上部层位;随着轴向加载的持续进行,试样的上中下三个层位均有声发射定位点出现,且更集中于中部层位;在轴向加载的中后期,声发射定位点的数量成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更加集中于中上部层位。(3)采用PFC2D构建了破碎煤矸石颗粒流侧限压缩试验数值模型,并基于实验室试验结果标定了数值模型的细观参数。破碎煤矸石侧限压缩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可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量分为三个阶段;应力沿着力链网络从上往下传递,力链不断的发生“失稳-重构”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骨架力链;承压颗粒呈现非均匀变形破坏的特征,颗粒间空隙越大的试样,颗粒相对位移差异性越大,而小粒径颗粒更多的是随着轴向加载较为均匀地向下移动。同时颗粒内部破裂点的时空分布具有自上而下的演化特征;试样在整个压缩过程中,各分层空隙率关系表现为:上分层<中分层<下分层,且各层位空隙率的差距随应变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在相同应变下,颗粒粒径越大的试样空隙率越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发改委等部《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在煤炭行业的装备技术创新以及政策、资金投入的支持下,煤炭智能化进程稳步向前,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然而煤矿一线工人职位的频繁调动以及落后设备的加速淘汰,对矿区人员管理、矿工压力适应机制以及新的事故预防程序制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研究在智能化变革背景下矿工工作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基于工作压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较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使得我国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其中,一部分农村中老年人基于“工具性需求”的动力信仰宗教,并将信仰宗教视为一种获取社会资源和应对不利环境的手段。有研究认为,目前农村地区出现的“宗教热”现象,可能与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不足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降低农户疾病费用负担
旅游景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旅游景区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就成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因此,动态分析旅游景区应急管理体系,查漏补缺,可为旅游景区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旅游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理论,以HZ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研究HZ国家湿地公园应急管理体系现状,结合园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对园区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访谈,分析园区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预期寿命的提高,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我国居民日益增高的预期寿命与日益提高的文化水平已不相符,同时会给社会养老金保险的给付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缓解养老基金给付压力,兼顾银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养老保险政策改革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三个角度,采用probit回归模型系统考察了社会养老
中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海拔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苹果,从产量来看,我国世界第一。据统计,2019年我国苹果产量达到4243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9%,苹果的生产区域囊括我国多个省份,其中就有西北黄土高原、黄河古道和秦岭北麓等常年电供应不足,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因此,我们应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收入,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极其不稳定,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对家庭也造成较大冲击。老年人患病概率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上涨,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护理困难等问题困扰着现代家庭。家庭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家庭整体抗风险能力下降。此时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成为家庭转移老年人健康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家庭金融调查(2017)的数据为基础,从微观家庭层面探究家庭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机制。同时,本人加入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作为调
伴随我国经济和城市的日益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我国国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年龄超过60岁的居民的比重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达到18.7%,其中年龄超过65岁的居民比重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3.5%,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提升保险的保障功能,高度关注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解决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难题。我国现有养老体系为国际上通用的“三支柱”养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面临的各种潜在安全风险隐患也在增多,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出多发频发的态势。尤其是近年来,除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一些重特大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形成了严峻考验和挑战。从实践上看,发展至今,我国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面临愈发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等特点,养老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且愈发多元化,但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增大。商业保险对养老服务供给的影响逐渐显现,为应对养老现状,国家出台各类措施支持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业。商业保险参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迎来较好发展机遇并得以实现高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我国保险保费收入已是全球第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还有较大差距,保险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不足。由此可见,我国的保险普及程度和保险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有助于保险机构从新视角思考如何拓宽市场,为推进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决策参考。通常来说,家庭承载着抵御风险、保障家庭成员生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