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及其制度成因的实证研究。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的消费活动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消费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实现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二元经济格局和制度变迁中各项制度(尤其是农村各项制度)改革的不同步和不协调,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消费市场发育滞后,农村居民消费面临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规律、刻画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变动机理有较大贡献,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既有研究文献中针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之研究仅借鉴国外消费经济理论中的某一种假说,缺乏对既有消费经济理论的有机整合。二是对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估计方法多采用固定参数估计方法,得到的回归系数不随时间变化,研究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平均影响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论视角侧重于从选择可观察或可操作化的、在既有消费经济假说中更易于被经验所解释的经济变量入手,采用变参数估计方法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来刻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动,并分析其制度成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达到阐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动的表现、本质特征及其制度成因的目的。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农民消费行为的理论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模型构建等手段,综合运用消费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多视角交叉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所处制度环境的互动关系。
(2)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表现及其根本特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在消费数量、消费结构、消费形式和消费倾向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其在消费行为在意愿、形式和结果等维度的变动情况,并结合消费行为理论,验证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轨迹,以反映其消费行为的本质变化规律。
(3)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制度成因。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变迁中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制度因素的影响,揭示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包括主要动因、传导机制及作用方向,并通过选择相关变量,运用实证方法验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制度成因。
(4)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内在规律,构建系统动力仿真模型。利用Vensim软件构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找到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政策进行模拟试验,以分析不同政策的具体作用强度和方向。
(5)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健康快速发展的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抑制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制度障碍。基于我国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提出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健康快速发展的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原则、内容和保障条件。并结合政策试验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引导其消费行为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主要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看重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不断朝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增加,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层次进入小康阶段;消费结构从简单结构发展到复杂多元的复合型,消费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
(2)重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特征可以概况为三个方面:第一,重庆农村居民的收入敏感性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第二,实际利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即农村居民面对实际利率上涨选择增加当前的消费而非储蓄。第三,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大幅上升的态势。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强导致了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增大,抑制了消费的发展。
(3)制度因素及其变革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有极其复杂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商品流通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使得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方式和形态转变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收入敏感性,降低其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切实促进他们消费行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市场化进程曲折复杂、多项制度改革措施不到位、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欠账较多、农民财富水平薄弱、城市化中的“城市中心主义”偏向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不同步,农民“没钱无法消费,有钱不敢消费”,进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发展形成了制约。
(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动会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量、消费结构和消费率产生重要影响,它是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增减变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上看,收入增长率的上升对提高农民消费增量和消费率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收入增长率下降对降低农民消费增量和消费率的影响程度,收入变动对农村居民带来的“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与杜森贝里研究消费习惯提出的消费“能上不能下”现象和“棘轮效应”理论形成鲜明对比,重庆农村居民的消费显示出更大的警惕性和预防性,虽然他们易于随着收入增速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更易于随着收入增速的下降而减少消费。
(5)不用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人均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和强度均有不同。利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政策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第一,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最为广泛,它的调整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进而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人均消费率。第二,通货膨胀的增加对农村居民消费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农村居民发展享受性消费增长水平的持续减慢。第三,利率的增加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率的影响是先增加后下降,而且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人均消费率极大值的出现时间不同。第四,农村公共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程度很大。短期内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水平增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从长期来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平带来的政策效益增速在放缓,即通过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来拉动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增长可能将达到临界点。
(6)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包括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农村流通市场发育滞后、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等。要突破制度障碍、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打破既有的制度桎梏,在制度创新中以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农民消费意愿、推进农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创新消费方式和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以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传统消费升级商品、新兴消费商品、服务消费领域、农村消费市场和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为着力点,加快形成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
三、政策建议
基于全文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制度障碍和未来变动预测,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1)合理确定投资与消费比例,提高最终消费率。(2)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农民消费能力。(3)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4)通过消费政策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升级。(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稳定农村居民消费预期。(6)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切实保证农村消费者权益。
四、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是以分析研究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背后的制度动因为主线来开展研究工作,并以此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创新之处有:
(1)通过分析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揭示并验证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质性变动。论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计算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收入敏感性、跨期消费选择和预防性储蓄动机因素进行变参数估计,进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动轨迹,揭示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实质。
(2)理清了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论文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纳入制度变迁视野下进行成因研究,分析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商品流通制度、农村社保保障制度等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制度变迁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3)构建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预测。论文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其中引入重要的政策变量以反映制度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运用实际统计数据并建立变量间函数关系计算和预测出重庆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通过在系统模型内调试政策参数进行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系统模拟试验,定量评价了相关政策对其的影响方向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