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社会转型的问题,即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性社会。自晚清开始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从西方而来的现代性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型。而对现代性的追求,就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如果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看这种转型,我们能够发现,中国现代性或者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构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以欧美文明形态作为参照。但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西方现代性并不具有终极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发展过程,从清朝末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以看作第一阶段,中国现代性称不上发展,可以称之为“挣扎——生存”型现代性时期。第二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开始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现代性,可以称之为“生存——发展型”时期。第三阶段,1978——现在,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阵痛之后,中国开始在各个领域奋起直追,可以称之为“发展——超越型”时期。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传统的社会结构扎根很深,要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和融合现代性,必须要找到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契合点与中介体。处于现代性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同时在城市和农村来往和穿梭的农民工阶层,由于他们的出现,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并最终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如果从农民工的个体来看,这种城乡之间的穿越对于社会的变革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然而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的流动和穿越所带来的改变将是巨大和难以估量的。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往穿梭,获得现代性的同时,也逐步将现代性传播出去。在他们身上,传统与现代性并存,曾经滞留在现代化中途的他们,成为了传统与现代性相融合的契合点。农民工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国现代性的进程,可以说,没有农民工,没有他们作为沟通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的现代性建构难以实现。中国现代性的萌芽和发展,毫无疑问地需要精英和城市,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中国现代性的进一步深化,不管是在城市的扩散还是由城市向农村的影响,都有农民工这个中间阶层的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现代性的转型,中国现代化的深化,农民工及其群体将承担起历史的重担,这一重担也许将要等到农民工将其自身消灭的一天才能卸去。本篇论文想要揭示和阐明的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就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需要在传统性和现代性融合的基础之上进行。正是由于农民工身上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并存,他们成为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关键,也成为中国现代文明秩序建立的关键,更是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道路成功的关键。而数亿农民工的流动——这一宏大的社会历史事件背后蕴藏着的真正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