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民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农村金融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具,二者间的关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家层面的且多是基于正规农村金融角度,基于地方层面和非正规金融角度的文献还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选择陕西省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角度研究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首先阅读大量文献并对研究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对本文涉及到的农村金融以及农民收入等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的农村金融以及农民收入理论的阐述;其次,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实际调查,对陕西省农民收入情况和农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再次,结合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本文提出相关理论假设,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并选取指标,进而建立研究的指标体系;最后,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选择并建立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正规农村金融方面:正规农村金融发展各变量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抑制着农民收入增长,总的来说,正规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正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2)非正规农村金融方面: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各指标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存在抑制作用,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投资比例、政府财政支农比率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控制指标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农业现代化水平却阻碍农民收入提高,总的来看,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正向促进农民收入增加。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但农民收入却不是非正规农村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3)陕西省正规农村金融和非正规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有不同的正向贡献度,但是相比较而言非正规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正规农村金融。基于以上结果以及分析,为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提出了完善陕西省正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贷款规模、促进非正规农村金融合法化,加大非正规农村金融贷款规模、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化的支持以及调整农村(户)固定资产投资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