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人称单数视角与我们密切相关,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人们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略,研究常常比较零散。鉴于此,本文以符号与实体的关系为主线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探讨。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是说话人,即言语者(实体人)所用的符号——自称语。符号性质的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只是具有词汇意义的。而交际中的指示语是具体指称关系的符号,具有现实的对应实体。单数指示语与其复数形式就言语者而言是“立足点”和“立足域”的关系。在特殊的情况下,单数可以当复数用,复数可以当单数用,也有既用于单数又用于复数的。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与第二人称指示语构成面称关系,与第三人称指示语构成背称的关系,与反身代词构成强调性自指关系。在由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构成的人称三角关系中,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始终是显性的。人称之间由于言者的不同也可以相互转化。“我”在实际言语域中其意义根据心理重心可以再细分为“实体我”(包括“身我”、“心我”)和“虚拟我”。从历时的眼光来看,历史上的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的基本用法主要有“高势位用法”、“低势位用法”和“等势位用法。其类型有两种基本形式——代词形式和称谓形式。历史上,除了到现在仍被使用的”“我”、“咱”、“俺”之外,有许多普通人可以使用但后来渐次消失的形式,如“余(予)”等。还有只有帝王将相等最高统治阶层使用的,如“朕”等。第一人称单数称谓的形式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职位关系称谓”、“家族关系称谓”、“社会地位关系称谓”、“性别关系称谓”和“宗教关系称谓”。这些自称语在不同的时代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在实际的言语行为中只能凸显某一种关系。就共时横断面而言,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的形式也主要有代词和称谓两种,代词形式主要有“我”、“咱”、“俺”;称谓主要有“单称称谓”和“复合称谓”形式。还有一种类型需要提及,即隐性指称,常体现为“省略”。从语法角度看,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的功能主要是在句中可以作主语、作宾语、作定语及兼语;从指称角度来看,主要有有定的指称功能和无定的指称功能;从言语行为的语用角度看,可以实现客体使用功能,即陈述事实,可以实现主体使用功能,即构建事实。现实社会中,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的用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即“一般用法”、“谦逊用法”、“亲近用法”、“强调用法”和“强势用法”。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变化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探讨。外因来源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社会制度的变化,人的意识、心理变化,人们主动或被动的交往。内因是其自主性发展,决定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系统状态演化进程和发展方向的是“普适性序参量”和“唯一性序参量”;“竞争”和“协作”是该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之间为取得“指称权”而充满了竞争,同时它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不同境况下的言者自指。由于自称语的多样性和使用的灵活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注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也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研究可以帮助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书面语体中和口语语体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自称,也有助于他们对中国历史文献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都显示出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研究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