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和利益重组等人民内部矛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回顾了建国后群体性事件的演变,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论述了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存在的积极意义。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产生的内在必然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后涉及到我国特定转型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原因。本文在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后认为,由社会利益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群体利益受损、诉求渠道不畅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与民争利、官僚与腐败现象严重是导致事态升级的间接原因,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弱势群体生活得不到保障是群体性事件人数不断扩大的深层次原因,此外,社会组织弱小以及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本文主要运用应急管理理论,在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认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维护好群众的切身权益,加快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畅通公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化解一切社会潜在矛盾。四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把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五是要积极培植壮大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治功能。对于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本文提出一是要加强信息和社会舆论的收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状态下的管理。二是要树立“现场第一”的原则,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要对事件参与者区别对待,依法果断处置。四是要坚持信息的公开透明,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五是处置后期要查明责任,对有关干部进行问责,并努力促进制度领域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