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危机的出现,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是一个转折的契机。因为,它可以逼迫人类反思:发展有无极限?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是人类进化过程在一定阶段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反映,即人类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一致,并且把自然作为自己道德关怀的对象,从而自觉地把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完成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飞跃。因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决不应仅仅是一种开明自利的权宜之计,更应是人类必须用生命加以承担的生态道德义务。本文将生态伦理理念纳入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使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新的道德对象,弥补了传统高校道德教育中有关自然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缺陷,从而使得高校德育自觉地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其中,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理性生态人。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全球生态危机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对在高校范围内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因为以往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而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问的关系,结果导致多数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不明确。所以,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走出传统道德教育误区的内在要求。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生态道德教育对于保护地球家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方面讲,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客观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今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已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适应新时代革新的现实要求。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质,包括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根本特征、基本原则及本质要求。首先,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来源于生态伦理学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应用伦理学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回归生活世界的高校德育新理念就成为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本质特征上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就它的指向性而言,是一种人格教育;就它的空域性而言,是一种普遍教育;就它的时序性而言,是一种终身教育。再次,为了实现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追求目标,就必须坚持指导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功能和方法原则。用生态道德的理念规范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培养更多能主动承担生态道德责任、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理性生态人。最后,要使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真正取得成效,还必须发挥高校德育教育的自身优势,明确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要求,其中包括:坚持新的自然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和科学的德育观。第三部分提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首先,作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主体,“理性生态人”是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它是在生态道德理念教育指引下,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对人的重新塑造。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主体就是指高校对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包括理性生态人的生态情感、生态意识、生态良知和生态意志。其次,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开始的,它是以环境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结合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关于环境、通过环境和为了环境的立体发展模式。最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现过程是道德教育主体完成道德教育的实施任务,道德教育客体接受生态道德,并加以履行的复杂过程。而落实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必须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励机制的建立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关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需要将生态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纳入高校德育教育范畴,用生态道德的理念规范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解,加强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投入,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培养更多能主动承担生态道德责任、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理性生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