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表性家庭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约束下,寻求各种商品的最优配置以实现主流经济学中所定义的效用最大化,这是现代消费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其中隐含的一个假定是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同时决定。显然,这一假定不符合中国家庭消费决策的特征。事实上,节俭和乐于储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总是在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之后,将收入中剩下的部分储蓄起来,以应付各种可以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大额支出,例如买房、重大疾病的医疗支出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并非所有商品和服务是同时决定的,这一点正是现有文献所忽略的。基于以上所述的中国家庭消费特征,本文的研究聚焦于家庭大额消费支出,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同时使用了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来研究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特征,解释经济现象,提出政策含义。同时文章还分三个独立的部分分别研究了家庭教育消费、建房购房支出和医疗消费支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本文将心理学中心理账户的概念引入消费的习惯形成理论,将心理账户分为日常消费账户和一次性大额消费账户,构建了基于心理账户的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并针对中国城镇居民省际宏观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一次性大额消费表现出耐久性和奢侈品消费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收入的上升有助于启动热点消费,并为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等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第二,使用省际宏观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会减少教育消费支出,这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之外的培训等构成了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最主要部分。第三,以农村家庭为样本的家庭建房支出的经验研究发现,家庭选择建房与否主要取决于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口规模所决定的家庭总收入,建房的价值跟家庭人均收入、户主年龄、民族等特征相关。同时,为了检验农村家庭是否会为了提高男孩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选择建房、建大房,文中也将家庭中未婚男孩的个数纳入模型,研究结果没有发现相关证据。第四,本文还使用微观数据和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特点,研究发现,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居民就医决策,在影响医疗支出水平上,家庭规模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医疗支出水平最主要是决定于疾病本身,而非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