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简称OLEDs)在近三十年已经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相对与其他的显示器件,OLEDs具有全固态、主动式发光、亮度高、超薄超轻、低功耗、制作工艺简单以及可视角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市场上已开始进行大、小尺寸的OLEDs商业化生产,但仍然需要从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器件结构的优化等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提高产率。因此,研究和设计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蒽类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同时拥有较好的稳定性,成膜性和适当的载流子传输性质等优点,因此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实验测试和量子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取代基蒽衍生物的光电性质,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讲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本文工作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主要分为荧光发光材料和磷光发光材料,重点介绍了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三章,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性能表征,同时也对本课题组的器件制备及测试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第四章,对三种蒽衍生物进行了光物理、电化学、热重性能等表征。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引入结构较大的取代基,能够有效地调节蒽衍生物的光物理、电化学性质,此外,测试结果显示蒽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学稳定性。第五章,介绍了电致发光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的研究背景。对分子的最优化构型以及重组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与我们通过实验的测量值趋势保持一致。同时,我们将这三种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了器件结构:ITO (30/)/NPB (700)/PAH (450)/Alq3(250)/MgAg (2000)。我们发现发光材料的能级在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及激子的扩散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第六章,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