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杰作,它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长恨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翻译学者对其的研究。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原诗某特定方面的探讨,立足于其整体性的翻译研究明显不足。最初起源于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现如今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但该理论尚未踏足长篇诗歌的相关研究。 格式塔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特性,并指出格式塔意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情景—框架”的内部结构以及蕴含其中的格式塔特质。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是一个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过程,它包含两个阶段:格式塔意象的心理实现和语言实现。与此同时,对于《长恨歌》这样一首长篇著作,其翻译过程中的整体特质尤其关键。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长篇诗歌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此同时,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的适用范围也将得以拓展。基于此,本篇论文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依据,对许渊冲与宾利的《长恨歌》英译本进行对比性的研究。 在文本对比的过程当中,此篇论文将对《长恨歌》的两种英译本进行详尽的例证研究——通过对原诗具体例子描述解释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统计的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其英译过程中格式塔意象的再现程度。 在对原诗词汇、语句和篇章层面的详尽研究之后,本篇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成功的《长恨歌》英译在于对原诗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第二,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于长篇诗歌的翻译研究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并希望对后来的研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