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于影子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90年代,并持续至今.“影子教育”的概念最早是在1992年由史蒂文森和贝克尔在对日本高中生的补习教育情况做调查研究时提出的.影子教育因传统学校教育而兴起,且必须依附传统学校教育存在,又不可能取代传统学校教育的地位,因为这种密切的关系,如同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子,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影子教育.影子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关系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与传统学校教育功能互补,另一种是与传统学校教育功能重叠.一般地,人们所说的“课外辅导”、“补习教育”、“校外培训”、“家教”等都属于影子教育.本文研究的数学影子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学校全日制教育之外,自费到影子教育机构参加数学学科补习的教育.影子教育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多年,其社会影响日益强大不容忽视.本文从较深层次的视角阐述数学影子教育的基本现状,通过对其教学主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特色等方面现状的介绍,希望对数学影子教育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与共识.本文选取长沙市新东方、学而思、拓维、思齐等影子教育机构的数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笔者的实习经历以及对多家影子教育机构的走访调查,通过分析一对一个性辅导的PPTS教育模式、分层教学的班课体系、网络授课的交互性以及数学杯赛活动,从中总结其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特色,及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发展的核心价值.最后,通过旁听等方式参与数学影子教学实践,并选取五个教学案例,分析其个性化辅导及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检验数学影子教育核心价值的实现.深入研究数学影子教育的核心价值,对于帮助人们从科学理论层面来进一步认识数学影子教育,正确把握影子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的关系,促进教育组织多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