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太阳能是最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存在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太阳能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能将不稳定、不连续的太阳能转化为燃料的化学能。然而光化学制燃料只能利用太阳能部分光谱的能量,效率低;热化学制燃料需先将太阳能全光谱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未考虑不同波段光能的能“质”差异。针对单一的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的不足,本学位论文围绕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太阳能是最具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存在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等不足。太阳能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能将不稳定、不连续的太阳能转化为燃料的化学能。然而光化学制燃料只能利用太阳能部分光谱的能量,效率低;热化学制燃料需先将太阳能全光谱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未考虑不同波段光能的能“质”差异。针对单一的光化学或热化学制燃料的不足,本学位论文围绕太阳能全光谱能量高效转化与储存的目标,以光能不同转化方法及技术路径之间的交叉为突破点,从传统的重视太阳能的能“量”转变为重视太阳能不同光谱波段能“质”差异的学术思路,分别从太阳能全光谱能量梯级利用和光热能综合利用两种研究方法出发,开展机理、方法、系统和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针对单一的光化学、热化学制燃料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光致分子异构-甲醇分解互补的全光谱化学储能方法,将高品位光能通过光致分子异构过程储存在产物化学键中,低品位光能通过甲醇分解过程储存在产物化学能中,变工况下年均太阳能化学效率可达49.78%。(二)针对现有的光伏-热化学互补系统光伏热化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化学储能-光伏互补的全光谱能量梯级利用方法。将光伏损失中低于光伏带隙能的低品位光能损失以热能的形式回收,而将远高于光伏带隙能的高品位光能通过光化学利用,既减小了光伏的热化损失,又提高了高品位光能的利用率。设计工况下化学储能-光伏互补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达66.95%,高于光伏-热化学系统;在辐照较低时,化学储能-光伏互补系优势更加显著。(三)针对单轴跟踪抛物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化学制燃料光学损失大、双轴跟踪方式不适用于大镜场的问题,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所需的镜场较小,提出了集成双轴跟踪抛物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仅提高了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单元效率,同时还解决了由于可再生能源不稳定、不连续造成系统输出与用户负荷不匹配的问题。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太阳能热化学效率年均提高27%,设计工况下系统一次能源效率为74.74%,(?)效率48.83%,在太阳辐照和用户负荷同时改变的变工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单元增强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四)利用长波长区光能发热或外接热源加热,进行了光热化学分解水制氢实验研究。对比了光化学、热化学、全光谱的光热化学和外接热源的光热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纯水中加入10%三乙胺,80℃外接热源和300 W氙灯光照共同作用的光热化学产氢速率是单一光化学和热化学反应(80℃)速率之和的2.29倍,小于全光谱下光热协同因子3.03。
其他文献
太阳能因其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易于获取,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在快速扩大规模的同时,仍然面临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颈。究其原因,是当前主流的太阳能利用手段对聚光太阳能的最大做功能力利用不佳,从原理上限制了转化效率。挖掘聚光太阳能全光谱的做功潜力,将聚光太阳光子与合适转化路径匹配,或是寻找新的全光谱转化路径,是当前太阳能研究的增效突破口。本文依托“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储能技术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存储容量大、寿命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压缩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对整个系统效率和储能经济性有着决定性影响。不同于普通工业中通常在设计工况附近运行的压缩机,储能系统压缩机需具备在较宽流量、压比范围内高负荷高效率运行的能力。因此,提高压缩机高效变工况能力,为压缩机提供
现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压缩系统设计(modern design)为了提升性能、缩小尺寸、减重、降耗,倾向于使用更轻薄的叶片设计、更小的叶片轴向间距、零部件更少的整体叶盘结构,这使得叶片更容易出现气动弹性问题。在压缩系统,尤其是风扇部件,颤振及由非定常流动诱发的叶片振动问题尤其突出。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仅关注孤立转子的气动弹性表现,忽视了叶排之间的压力反射和干扰。本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探索了级
水平轴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和复杂运行环境使叶片高度非定常的流动状态更加明显,叶片会经历动态失速过程,导致更高的升力损失和疲劳载荷,并使实际功率预测不准确,因此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动态气动评估模型。然而,用于评估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的模型主要源于直升机螺旋桨的相关研究,在风力机的应用中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同时,出于提高叶片环境适应性和增功增效的需要,流动控制附件涡流发生器应用广泛,但目前缺乏关于考虑涡流发生
水泥工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工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水泥生产中排放氮氧化物的量约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10-12%,仅次于火力发电、汽车尾气。水泥窑炉NOx排放标准日趋严格,NOx超低排放是水泥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广泛采用的水泥脱硝技术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NOx排放标准。对于水泥工业而言,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中催化剂易失活、经
压气机气动稳定性是关乎发动机研制成败的关键技术问题。由于具有结构紧凑、零部件少、压比高、可靠性高等优势,离心压气机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离心压气机压比的不断增加,给离心压气机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离心压气机流动失稳触发机理的认识,并对其进行调控,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对于提高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阶段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研究现状
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航空事业快速发展,航空燃料的消耗量快速增加。当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并产生大量的碳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提高航空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对实现化石燃料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航空燃料起源于20世纪中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多种类型的航空燃料被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的航空飞机中。对航空燃
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为达到高推重比、矢量推力、高效加力等目的,提高了压比、涡轮前温度、加力燃烧室进口温度和压力等。加力燃烧室参数向着更高进口温度、更低进口氧浓度、更大进口气流速度、更低阻力及更小尺寸重量等方向发展,这为加力燃烧组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实现加力燃烧室内高效稳定的燃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稳定器的加力燃烧组织方法,将加力燃油从涡轮前或涡轮级间喷入流道,并在涡轮出口布置混合器,使燃油在穿越涡轮
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使得能源需求日益加大,使用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超临界CO2系统结构紧凑、效率高,在未来能源系统中应用前景广泛。作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热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超临界CO2在临界点附近剧烈变化的物性以及一些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复杂的通道结构,给换热设备的优化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阐明超临界CO2在不同通道内的复杂流动换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于提高能源效率、更有效地调度和使用电力、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关于能源的合理安排和战略调度对我国未来能源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再生能源、储能、互联器在区域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有关研究,为当地电力系统参与方的风险控制以及规避进行支持、也为市场政策的拟定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国家未来清洁发电目标的稳健实现具有战略布局意义。本文对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