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1942年2月)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其小说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位奥地利作家对悲剧情有独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在小说中运用了许多悲剧叙事策略,展现了小说悲剧性的审美特征。因此,本文将以悲剧叙事作为切入点,细读茨威格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审美特征,探讨茨威格小说中悲剧叙事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本论文正文部分主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1942年2月)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其小说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位奥地利作家对悲剧情有独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在小说中运用了许多悲剧叙事策略,展现了小说悲剧性的审美特征。因此,本文将以悲剧叙事作为切入点,细读茨威格的小说作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审美特征,探讨茨威格小说中悲剧叙事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本论文正文部分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概述茨威格小说及悲剧叙事的理论。首先,归纳茨威格小说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特征,梳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人物,为下文关于茨威格小说中悲剧叙事的讨论做好理论铺垫;其次,从美学的角度入手,探讨作为审美类型的悲剧性及其在小说中达到的悲剧效果。第二章主要分析茨威格在小说中采取的悲剧叙事策略。茨威格小说中的悲剧性是通过情节、人物及环境等叙事策略来展现的。首先,从两种力量的对抗与冲突及向对立面转化的发展趋势这两大方面,分析茨威格小说情节的二元对立的模式;其次,从人物的非英雄化及特征淡化的趋势,探讨茨威格小说中塑造的平凡小人物的悲剧性;最后,通过茨威格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情感和行为之间对立的结构方式,讨论其中表现出的悲剧性反讽意味。第三章主要论述茨威格小说悲剧叙事方式的转变及原因。首先,从叙事视角、叙事者和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剖析茨威格的小说创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向悲剧叙事转变的具体表现。其次,从社会历史环境、两次世界大战和所受的情感打击三个角度,分析茨威格小说向悲剧叙事转变的具体原因。第四章主要总结茨威格小说悲剧叙事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茨威格小说独特的悲剧叙事,不仅在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当时的社会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茨威格小说的悲剧叙事对亚氏传统悲剧理论的反叛;其次,结合茨威格的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探讨小说中的悲剧叙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大战的批判和对整个人类内在精神的关照,论述茨威格小说的悲剧叙事所具有的独特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活动和金融资本投资的全球化,全球金融业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从70年代便有因个别国家产生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案例。由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数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跟本国存在的货币错配现象联系紧密。而对于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且结售汇等外汇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导致了商业银行成为承担外汇风险的重要市场主
本文基于2017年至2021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1707只新股数据,对近五年IPO现状、整体及行业间的IPO首日和上市后5日内的抑价程度及抑价差异进行了分析。在对信息不对称、行为金融学、法律与制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由2017年至2021年上市的220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新股和28只食品制造业新股组成的混合截面数据,对影响两个行业IPO抑价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信息不对
我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数量众多,且沿岸暖寒流交汇,这些都是我国海洋渔业得以良好发展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不仅能为人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缓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带来了粮食问题,而且还能为外贸提供重要商品,我国不仅是渔业大国,还是渔产品出口大国,渔产品的出口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从事渔业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科技的进步使得渔船的功率不断加大,渔船数量的增加和功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乡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立足于传统社会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内部变迁等诸多挑战。宣汉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田间地头,是一种说唱配以打击乐器伴奏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土家人的生产生活中,它用于指挥劳动、驱虫除害、神灵祝祈,实用性较强,是世代土家人生产生活的缩影。但社会变革使得薅草锣鼓这类传统文化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其生存的“母体环境”
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令,要求全国推行新式教育。深处内陆的四川嘉定府,紧跟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行新式教育。清末嘉定府的新式教育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开辟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不断要求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探究清末时期的嘉定府新式教育发展概况,总结其发展的特点与影响,有利于鉴古知今。本文以清末嘉定府新式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新式教育发展的历程、困境
《支格阿鲁》是一部彝族英雄史诗,主要讲述支格阿鲁在灾难中拯救人类的事迹。民间文艺学界常以母题作为分析叙事作品的基本单位,拯救母题就是《支格阿鲁》的重要母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支格阿鲁》的研究以文化解读居多,仅有几篇进行了母题分析,但未关注到拯救母题。因此,论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支格阿鲁》拯救母题进行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支格阿鲁》及其拯救母题进行概述。首先介绍了《支格阿鲁》的
“达尔尕”是流传于丹巴县巴底乡的一种特色锅庄,有着其独特的音列与舞步。一直以来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近年来由于时代的推进,“达尔尕”面临着一定的传承危机。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检索法等研究方法,笔者从音乐与舞蹈的研究视角撰写本文,希望能对“达尔尕”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是第一章背景,笔者主要通过查询信息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梳理了嘉绒藏族的历史,以及丹巴嘉绒藏族的历史与当下,最后是对“
本文以油画创作中的烛光元素为研究对象,蜡烛作为一种照明的生活用品,由于它能产生光源,西方历史上和当代中国很多艺术家把“烛光”利用到艺术创作中,作为画面的光源体,同时也是画面的元素构成。像乔治·德·拉图尔、鲁本斯、格哈德·里希特、等都有创作关于烛光的作品。本文将从物理角度的烛光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典型艺术家作品为例,分析烛光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带来的审美作用和精神内涵,挖掘艺术家们为何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国股市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异常波动时,另一市场也因此发生同向波动的股市风险传染也日渐频繁。2019年末,新冠疫情的突发,全球经济发展受挫,股市风险传染结构发生异变。直至今日,疫情仍持续发酵,未来风险结构的不确定性仍在延续。因此,探讨新冠疫情下股市风险传染效应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画经过了漫长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呈现出多样态的绘画面貌,表现技法层出不穷,“没骨画”以独特的绘画样貌受到当代水墨艺术家的青睐。水墨艺术家将色彩融入画面,为当代水墨注入了新鲜活力,印象主义的色彩运用及艺术观念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水墨提供了借鉴和启发,使当代没骨画呈现出斑斓的时代面貌。文章通过对具有印象主义绘画色彩语言的典型性当代没骨画艺术家进行图示对比分析,发掘二者的内在关联及艺术语言的共通性,试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