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拯是北宋名臣,在他任职过程中,铁面无私,不惧权贵,被民间称为“包青天”。他的创作主要是奏议,且有上百篇之多,集于《包拯集》之中。在历史上,人们关注文学作品中包拯的形象,而忽视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对其奏议作品的关注更少。即使对包拯作品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思想内容的研究,并且多集中在单独的方面,对其系统性较为忽视。所以,笔者将以包拯的吏治奏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思想性与文学性。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正文又分为五章,从多方面对包拯的奏议进行梳理。绪论部分主要总结对包拯奏议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介绍包拯奏议创作的背景。时代背景是包拯创作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关系到其奏议所包含的内容;官制背景中探讨的台谏制度,是包拯职责与权力所在,关系到包拯奏议在监察与言事基础上所涉及到的范围。第二章是包拯吏治奏议的界定范围。通过分析包拯吏治思想在其不同背景奏议中的不同反映形式,将包拯的多种内容的奏议纳入“吏治奏议”的范畴中,奠定本篇文章的材料范围,并分析归类这些吏治奏议在文体上的表现形式。第三章是包拯奏议的思想内容。本文意在将贯穿其全部奏议的吏治思想提取出来,并且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将包拯的吏治思想整理成为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这一体系包括吏与君的关系、吏与民的关系、吏的自身完善,将民本思想、军事思想等都纳入吏治体系。第四章是包拯奏议的文学特征,从包拯奏议的文体分类、结构、语言方面,分析其文学特点以及对皇帝的说服作用。第五章则是影响研究。从包拯奏议文体本身出发,梳理其思想、形式方面的创新性及对文学创作的贡献,这属于直接影响;从包拯奏议以及历史记载所反映出来的包拯形象,又可以发现其对后世包公文学的影响,这属于间接影响。结语部分,则对全篇文章进行一个总结,概括这一研究在文学研究上以及社会制度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