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思想相关论文
善于总结和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先秦法家吏治思想作为中国吏治文化的源头,蕴含着中华民族在治吏过......
王国光是明代高官,他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天官冢宰”,其吏治思想关乎吏治改革实践。《司铨奏草......
郭嵩焘与刘锡鸿作为传统士大夫淫浸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又作为晚清首任驻外正副公使而走出国门考察西方文明,但他们之间的思想却有着不......
作为法家的核心代表人物,韩非的哲学思想被学界筛定在“法治”,偶有争议,亦只是局限在“法治”与“法制”层面,然而笔者认为,“法......
《东化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
司马光从1061年任谏官期间,曾屡屡谏言,其中有关选官、任官、用官三方面的奏折是其在谏官任职期间的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张九龄是岭南千古名相,韶关曲江人。在唐朝开元年间,他政绩卓著,贡献巨大。他曾在朝廷辅佐、主理朝政,并在地方任职,从而形成了博......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吏治思想以传统的"民本主义"为理论基石.他在给皇帝的多次上书中,坚决主张依法从严从重......
毛泽东吏治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受中国传统吏治文化的影响,与毛泽东个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密切的联系,有毛泽......
王永江(1871—1927),字岷源,辽宁金县人。曾任奉天民政司政使、东边道尹、辽阳巡警总局局长、奉天省税捐局长等职。1922年6月始任奉天......
汉宣帝亲政后,在吏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举措:运用政治智慧,排除政治干扰,铲除“党亲连体”的势力集团;重视法治建设,减少“冤......
《康熙政要》作为呈现中国历史上康乾盛世开启者的治国思想的史料承载着古代中国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审视《康熙政要》中的治国理政......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儒派官吏白居易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政治、经济、吏治、教育四个环节均衡发展的思想,可为我们现代社会管理......
章学诚素以史学成就而闻名,历来学界对章氏之研究多集中于史学方面,但是除了史学成就外,章氏在《上执政论时务书》、《上韩城相公......
摘要:清康熙帝三次济南泉上留题,看似兴之所至,细察可见其思想演进脉络和政治思考痕迹,特g9是形象而突出地表达了其终身坚持并卓有成效......
刘锡鸿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德公使,也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保守主义者,主张从内部整顿吏治,以挽救清王朝。他认为整饬吏治须:成定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官吏是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国家......
中国的儒学治国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明,并影响了世界上的多个国家,诸如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都深受中华传......
在中国近代史上,刘坤一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不管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外交方面,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刘坤一通过他一......
宋神宗是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曾任用王安石变法,进行过元丰改制,从他的用人和改制两方面可看出他的吏治思想:厚禄养廉.但这......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著名湘军将领。他与乃兄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又同曾国藩一样,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都有过......
本文从州县官的微观视角入手,从刘衡的《庸吏庸言》中对其在嘉道年间任知县时的吏治思想进行研究。清中叶后地方吏治日益败坏,刘衡本......
李根源在任陕西省省长期间颁布了"二十四道政令",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肃清吏治,慎刑重律;整饬财政,严禁鸦片,垦荒植林;发展教......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内外矛盾的不断激化,在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西方列强动辄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双重危机之下......
文章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吏治思想,包括官德建设,官员的选拔制度以及监察制度,认为对新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治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827年,贺长龄编写了第一部经世文编,之后,何良栋、麦仲华等人相继编写了十余部经世文编。经历了80年,在晚清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
左宗棠吏治思想述论孙占元吏治,指官吏治事的方法和成绩。晚清著名政治家左宗棠讲求吏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吏治务求予以整饬,并通......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看重权力,紧握刑赏二柄,树立行政权威;提倡荐举、自举,任贤用能,突出“吏治”,发展科举制;重农,关心农民......
左宗棠吏治能力超越时流,强调“民为邦本”,体恤民力,讲求官民相得;选官择吏,不拘成法,以“操守为重”.在其吏治思想形成和发展中,......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则天除了改革科举,扩大取士范围外,也对治国理政的大臣提出具体要求,即撰写《臣轨》并将其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