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激活标签突变体库的创建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甘蓝型油菜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但对其基因的功能研究依然非常滞后,因此在油菜中开展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突变体是基因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激活标签技术是获取功能获得性突变体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对阐释未知基因、冗余基因的未知功能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构建了甘蓝型油菜激活标签突变体库,从T-DNA标签的插入剪切模式、整合分布规律和插入位点侧翼基因的表达变化等三个方面,对该突变体库进行初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甘蓝型油菜野生型Westar为受体,在基因组中引入激活标签(activation-tagging),利用NptII标记基因筛选,构建了包含285株阳性独立转化体的激活标签突变体库。2、通过连续2年的表型观察,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出现了不同程度、直观可见的表型变异,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植株有效分枝数、花粉育性和花形态等方面。3、通过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和连接介导PCR(adapter ligation-mediated PCR)方法,分离得到27条可比对到甘蓝型油菜基因组的侧翼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DNA插入过程中,左边界序列存在3种不同程度的缺失情况:(1)部分碱基缺失但保留明确边界(<25bp);(2)缺失大量碱基(>50bp);(3)缺失边界序列。同时,分析结果表明T-DNA插入位点在甘蓝型油菜A、C亚基因组之间无明显偏向性。4、利用RT-PCR技术,检测增强子侧翼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定量2-ΔΔCT分析结果显示,4个候选基因在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稻米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大量研究表明,株型偏高、易倒伏导致的籽粒灌浆不充实问题,严重影响了部分优质稻品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本研究选取在黄淮麦区具有一定生产应用价值的16份小麦品种(系),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幼穗和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及分化的差异,筛选出组培特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构建含有gus基因和bar基因的高光效表达载体;研究幼胚愈伤组织对潮霉素和L-PPT(草丁膦)的敏感性,确定了合适的选择浓度;研究基因枪转化小麦幼胚的影响因素并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了检测。本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1.小麦遗传转
渍害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前人研究表明玉米耐渍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国内外对玉米耐渍性的遗传、生理和分子机理开展了大
以7份辣椒(CapsicumannuumL.)种质为材料,使用SDS法、CTAB法和高盐低pH法对其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筛选。以原产地为湖南、四川、江西、海南、广东、吉林等省份的52份
对受体基因型敏感性的依赖,制约农杆菌介导小麦受体材料的获取范围,外植体材料获取途径的单一,限制了受体材料的获取数量,现有小麦转化体系不具备通用性,造成农杆菌介导小麦转化的低效率。低效率导致小麦基因转化滞后于其他作物。为实现对小麦基因组的C_4改造,提高小麦的光合效率,必須突破外植体取材限制,提高小麦的转化效率。本研究以扩大外植体数量,鉴定敏感型受体小麦品种为研究基础,针对限制小麦转化效率的因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