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C探讨电针次髎穴对SSCI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横断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功能、膀胱组织学、膀胱组织ICC数量以及C-kit蛋白及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使用改良脊髓完全横断法制作脊髓全横断SD大鼠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T10水平制作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待大鼠渡过脊休克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穴治疗,1次/日,连续14天。电针14天后所有大鼠测尿流动力学,观察各组大鼠膀胱功能的变化;然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膀胱的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C-kit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PCR检测C-kit基因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分析ICC数量变化。
  结果:
  1.尿流动力学评价膀胱功能变化:模型组和电针组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电针组的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较模型组增(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和漏尿点压力较对照组增加(P<0.05),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和漏尿点压力较模型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对照组:粘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膀胱壁增厚,粘膜上皮增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及肌层增厚,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间间隙增宽;电针组较模型组膀胱壁、固有层、肌层增厚程度减低,粘膜上皮增生程度减轻,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散在浸润,肌细胞轻度肥大,肌细胞间间隙较模型组减小。
  3.Western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内C-kit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组织C-ki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电针组膀胱C-ki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实时荧光PCR检测C-ki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组织C-kit基因表达量增加(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C-kit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免疫荧光分析膀胱组织ICC数量:模型组和电针组膀胱组织ICC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CC数量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通过T10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构建了一个符合临床病理状况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
  2.电针次髎穴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有显著疗效,能改善膀胱功能及膀胱壁的重塑。
  3.电针次髎穴可能通过抑制C-kit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ICC数量,影响异常信号在膀胱中的转导,从而降低膀胱逼尿肌兴奋性,减少膀胱无抑制收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应用大黄和吗啡构建两种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证实miR-128在STC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验证miR-128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及该信号通过对ST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吗啡10mg/kg/天皮下注射,300mg/kg/天大黄汤喂饲的方式构建慢传输便秘模型,结肠传输实验证实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应用q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iR-128表达水平
期刊
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导致死亡的肿瘤中居于第三位。肝移植、肝切除是原发性HCC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模式。然而由于HCC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如何改善复发性HCC患者的生存对临床工作者来说仍然是巨大挑战,复发性HCC的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复发性HCC主要的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治疗、局部
期刊
第一部分肺腺癌中ceRNA网络的构建及TWIST1-ceRNET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背景】肺癌是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杂的内源竞争性RNA(competingendogenous ceRNA)网络的相关研究已出现在包括肺腺癌的多种恶性肿瘤当中。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关于ceRNA网络的研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非编码RNA(ncRNA),然而,mRNA的表达丰度要更高于长非编码RN
学位
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位居所有癌症第六位,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主要原因。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极差,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中位生存期仅为3~5个月,接受全身化疗者约为10个月。转移性胃癌的治疗进展艰难,如何准确判断病情评估预后进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诸多有关转移性胃癌的预后指标已被提出,然而不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法对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干预效果,旨在为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预防?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选取择期同步放化疗的脾肾两虚证宫颈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IMRT)、腔内照射,予以同步化疗。在放化疗前后,对照组采用肠道水化法预防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