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图像中地物对象的检测和提取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研究实景图像中主要地物对象的检测和提取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oogle Earth实景图像中地物对象的检测和提取技术,主要提取对象为建筑物、道路和水域三类重要地物信息。对于建筑物的检测和提取主要利用绿色植被指数进行图像预处理,去除图像中植被的干扰,而后利用区域生长分水岭算法,结合建筑物先验知识,并进行数学形态学处理提取出建筑物的潜在区域。同时提取建筑物的阴影区域,根据对象关系特征,建筑物与其阴影相邻的特点,剔除道路、广场等非建筑物区域,得到建筑物区域。对于道路的检测和提取主要利用植被指数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采用双阈值OSTU和局部灰度一致性算法进行图像分割,并把分割后的图像进行合并,而后对合并后的图像采用形状指数进行验证,最后进行形态学处理,去除噪声,得到道路的边界。对于水域的检测和提取主要利用阈值邻域算法来获得水域边缘的初始轮廓,然后结合形状指数对初步提取结果进行去噪,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处理得到水域的边界,消除水面上船只等其他物体的影响。最后,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结构的实景图像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分别对图像中的建筑物、道路和水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用算法能够较好的检测和提取这些地物信息,达到了研究目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认知无线电能够显著地提高频谱使用率。其中,频谱感知技术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第二章对频谱感知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认知无
带内全双工(IBFD)通信利用自干扰消除(SIC)技术能实现同时同频发射和接收,理论上可将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协作通信(CC)利用中继节点协作,能通过接力传输扩展覆盖范围,消除覆盖
随着移动网络用户数目的持续增长,以及用户个人流量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面临着井喷式流量需求带来的挑战。虽然目前授权频段的蜂窝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但是
随着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国家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行,广电运营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广电的IPTV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本文提出的IP-QAM是一种解决广电IPTV的方案。本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多目标相控阵天线技术作为阵列天线技术的重要内容,已逐步得到发展,其应用已扩展到卫星通信、机间数据链通信等领域。多波束天
摄像机拍摄物体图像时,得到的是物体的二维图像,丢失了深度信息。三维测量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摄像机拍摄的二维图像变成蕴含了物体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形
认知无线电CR(Cognitive Radio)是一种提高无线通信频谱资源利用率的新技术,为解决当前效用低下的静态频谱管理方式和不断增长的频谱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
RS(Reed-Solomon)码是差错控制领域中一类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由于其出众的纠错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差错控制系统中,以满足对数据传输通道可靠性的要求。本文主要致力于RS码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不需任何物理接触即可实现能量传输,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在一些移动设备供电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在智能弹药、人体植入式设
经典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如今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信息技术的出现,量子理论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量子信息科学应运而生。